第6章马铃薯(第2页)

  “知道了娘,我们走了以后你记得关好门,别人敲门千万别开,尤其是老宅的人,另外那小公子即将醒了,咱家不是还有点儿小米?小孩子肠胃弱,吃不得粗食!”

  收了人家的钱,理应照顾周到些。

  “娘省的。”

  姐妹两个背上背篓缓缓朝着镇上走去,平阳镇距离少田村大约有五里地。

  两人走了约半个时辰才到。

  “小妹,你先去把娘的绣的荷包拿去给‘永禾布庄’,然后在前面的张记馄饨摊等我。”

  “好。”

  对于苏婉的提议,苏晴求不不得。

  见苏晴背着背篓离开,苏婉径直朝着一家小到几乎让人忽视的当铺走去……

  苏晴背着背篓先是去了永禾布庄,将郭氏绣的荷包拿出来。

  “掌柜的,这是我娘绣的,您看看。”

  荷包不多,只有三个。

  掌柜的前后翻看了下,笑道:“你是郭嫂子的女儿吧?怎么从未见过你?”

  “我不经常出门。”

  掌柜的将荷包收起来后,从抽屉里数出三十文钱道:“还是以前的价,十文钱一个。”

  一个荷包听上去十文钱不少,但根据原主的记忆,郭氏绣一个荷包至少得一天,一天才赚十文钱。

  即便赚这么少,可这荷包也不是谁想绣就能绣的。绣活不好的,浪费彩线跟布料不说,绣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出去。

  “掌柜的,不知你家碎布头卖不卖?”

  以前她闲来无事喜欢做点儿手工,比如用碎布缠成花簪,还做点儿拼接的小物件儿,这东西不费事不费力,说不定还能赚点儿钱。

  “有的,丝绸的要二十文一包,粗布的要十文。”

  “每样来一包。”

  得,刚卖的三十文钱,又回到了掌柜手里。

  “掌柜的,这两包东西我暂时先放您这儿,一会儿我再来拿。”

  “成,一会儿你来取就好。”

  告别永禾布庄的掌柜后,苏晴朝着斜对面的钱庄走去。

  银票虽然每个钱庄都能取到现银,但如果不是本家发放的银票是要缴纳一定费用的。

  就跟现代跨行取钱一样。

  需要抽取一定的手续费。

  手续费的多少,取决于钱庄。

  而永禾布庄斜对面的钱庄,是发放银票的钱庄。

  苏晴来到钱庄后,从怀里拿出两张五十两的银票道:“兑银。”

  “兑多少?”

  “一百两,要五两银子的铜板,剩余的全都要成银锭子。”

  掌柜的闻言,接过银票辨别真伪后,从柜中拿出银锭跟铜板道:“清点清楚,离柜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