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饥荒中赚钱难如登天(第2页)

  卖竹笋的人太多,像卖竹筐一样,人山人海,价格一低再低,守摊的白族妇人个个愁眉苦脸。

  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他们不可能天天吃野菜,啃竹笋吧,再怎么省,得有粮下肚,不然空荡荡,吃再多也感觉没有力气。

  卖谷种、卖筐子存下的银子,能买多久粮食,万一来个征兵收税,万一又是干旱,总得留下保命银子应急。

  这样坐吃山空的日子,让她们越发心慌。

  回到族人守的摊位里,众人得知沈七芽能接抄书的活,纷纷羡慕不已,大春婶子挣扎再三,对沈七芽道,“七丫,给婶子拿个主意好不好?”

  “大春婶你说。”

  “我们腌笋卖如何?”

  新鲜的卖不出去,腌的,总能卖得,毕竟不是人人都会腌。大春婶腌笋手艺从娘家带来,每年开春都会腌,每斤可以卖到八文钱左右。

  往年,大窝村不少人羡慕她家。

  沈七芽理智地问,“除了竹笋外,还需要多少种调料,有多少种必须花银子买,最贵的调料,现在价格是多少?”

  “要六种调料,现在六种都得花银子买,最贵的调料,可能要二两一斤。”大春婶越说越觉得腌笋卖这条路行不通。

  “这门腌笋手艺是大春婶自己摸索出来的吗?”

  “没有,从娘家带来,我娘家那边,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大春婶这会,不用沈七芽说,都知道这条件行不通。

  “大春婶,行不通。调料太贵,又不是独家,难。”

  想在大饥荒中赚钱难如登天。

  你会的,别人也会。

  只要能赚银子,就会有人涌进来,跟风模仿,即使不会,人家擅长腌制的人,试吃过后,多做几回,就能腌制出差不多的味道,可能会比原来的更具有个人特色。

  大伯娘想继续守到天黑看看,而沈七芽等人去医馆看望白二银。

  还没开始医治,说得把身子底养好些,再开始,现在二伯就在医馆被人当猪养,连带两个儿子养得有点肉头,这让二伯娘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