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就凭孙丽娘不要脸(第3页)

  都不够白三宝与十五吃。

  要吃,只能丢脸拿碗筷一起坐守。

  “姐,是娘的味道。”

  糕点出锅,十郎吃一口,惊叹地叫起来,“以前娘做过,就是这个味道,咸香微甜。”

  原本咸、甜,是二种不一样的口味,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不突兀、味道相融,其实很难。

  很考验量份,多一分盐,它就会咸味盖过甜;多一分糖,它就会甜味盖过咸味。

  让它们刚刚好,彼此融合,平和共处,其实很难。

  每每哑娘做,单是调味,她就得反复试几次。

  “啊?真的。是娘子的味道。”

  白三宝亦惊喜地叫起来,“是娘子做的,我记得了,就是这个味道,我喜欢吃。”

  爹的答案不能作准,大哥不在,沈七芽只能参考十郎的答案,“像吗?你那么小,你记得吗?”

  十郎愣一下,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好像也是哦。”

  娘离开时,他才几岁大,哪里记得这么多。

  “大哥一定记得,等大哥回来就知道了。”

  等到夜深,白文宇与白启峰回来,白文宇过来接闺女,福丫头不肯回去,摘刺球回来,她不肯随二伯娘他们回去。

  在这边吃晚膳,吃煎肉,吃板粟糕,从头到尾没念回家,没念自己的娘,困了,自己找十五,姑侄俩回房间睡。

  自觉得不像二岁的孩子。

  “大哥、大堂哥,十郎说,这个像娘以前做的,我觉得不太像,你们吃吃看,像不像。”沈七芽给两人端来最后的四块板栗糕点。

  “嗯。像。”白启峰吃完一块,肯定道。

  “我也觉得像。”白宇文亦觉得像,“这种糕点味道特别,无需花太多的糖和盐,穷人家逼出来的法子。”

  不像外面卖的板栗糕,大甜,特甜。

  经大堂哥这么一说,沈七芽又觉得,好像又是这么一回事。

  哑娘是穷苦人家出身,五福家以前亦是穷苦人家,会做这种无需大多糖、盐的板粟糕点,好像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