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七月半 “因为他身上鬼气太重。”.....(第2页)
旅途画面里,艾维和赵青澍的分析也大致如此——
艾维:“所以李楚歌在帮李家做事,目的是报复张家,破了这一次的五道轮回?可这仪式如果是保村子平安发达的,村子李家也有份儿啊?”
赵青澍:“有个屁,李家都死绝了,李守现在的心理肯定是我们姓李的绝户,你们姓张的也别想好。”
艾维:“大家一起死?”
赵青澍:“对呗。”
艾维:“可是李楚歌第一次去抢来莹鬼魂的时候,李自利和他爹还没死,虽然李自利在村上人嫌狗厌,但好歹是李姓最后一根独苗,有他这根独苗,李家就还有开枝散叶的可能,李守就迫不及待想搞垮全村运势了?”
“如果一开始五道轮回就不是为了全村运势呢。”安静多时的方遥,淡淡抬眼。
艾维顿了一顿,猛然醒悟:“难怪那册不知所踪冤魂录的记载里,每一次五道轮回都必定有一个姓张的,那是张家要付出的代价,是给仪式的祭品和投名状!”
“可是很多次也有姓李的,”赵青澍说,“有时多到两个。”
“那是因为仪式需要的五个人,必须是死在村子里的人,”艾维已经完全想通了,“除了必须有一个姓张,其他四个人是谁都行,就像来莹、卜元强和李自利,既可以是死在村里的外来者,也可以是本村村民,村里除了姓张就姓李,所以李家摊上的概率自然高。”
赵青澍:“行,就当是你俩说的那样,仪式是张家搞的,每十五年就要五条人命,这么大动静同住在一个村的李家愣是没觉得可疑,就让他们这么弄了几百年?”
“每年都会死人,何况间隔十五年这么久,即便李家觉得可疑,只要张家不说,谁会往什么五道轮回什么仪式上想,而且我感觉张道简也不知情,”艾维回忆与天师几次交手的情形,“说明这件事在张家也是秘密,恐怕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宗族耆老知晓内情,然后代代相传。你想,连自己家人都能瞒住,那瞒过李家太正常了。”
四殿阴差云里雾里一顿听,到这时才琢磨出点味儿来:“你们的意思是葬槐村每十五年就失踪五个魂魄,是张家在搞什么仪式?”
赵青澍看向艾维:“我现在信你了。”
何止瞒过李家,张家连阴差都瞒住了。
“问你们呢,说话。”四殿语气阴沉下来,别的阳间事无所谓,但涉及葬槐村那些不知所踪的魂魄,他就不能坐视不管了。任职三殿一百七十八年,他自诩兢兢业业,哪怕被那些躺平的同僚嘲笑,仍然按时按质完成工作,唯独这些不知所踪的魂魄成了“待完成工作事项”里仅剩的遗憾,若非记挂魂魄下落,他又何必费心费力编纂成册。
回应四殿阴差的是方遥,却不是答,而是问:“你一百八十年前就职三殿,记录在册的失踪魂魄却只有最近一百二十年,为什么?”
他的出声点醒了赵青澍和艾维的盲区,他们想当然认为张家仪式进行了数百年,但要真是如此,一百八十年前阴差入职时,魂魄就已经开始失踪了,难道他们想错,仪式没有进行数百年?
不料四殿阴差断然否决:“不可能,从我一百八十年前入职开始,失踪魂魄皆记录在案,你们说的一百二十年记录,应该是第二卷……”
“两卷?”赵青澍和艾维同时出声。
四殿阴差弯腰凑近二人,撩起脸前一条遮面经幡,露出上挑鬼眼:“质疑我?”
赵青澍、艾维:“……”可以跟阴差动手,但不能质疑阴差的工作态度。
“我们只找第二卷,”方遥陈述事实,不过不重要,“一百八十年到一百二十年之间的记录,也就是第一卷,还有印象吗?”
四殿阴差冷哼一声,正襟危立,而后张口就来,竟将每个人的姓名、失踪年份、生平冤孽一一道来——
一百三十五年前,失踪魂魄五个,李,张,崔,龚,傅。
一百五十年前,张,李,刘,赵,卢。一百六十五年前,张,李,施,王,钱。
一百八十年前,李,张,窦,涂,葛。
赵青澍和艾维惊呆,原本对四殿阴差还残留的些许敌意,统统变成对他的鸣不平。这样的鬼不给评个优秀员工就算了,还随便被挤兑走,地府领导你们不亏心吗!
方遥则在听完的那一刻,就发现了问题,与后面一百二十年“必定有一个姓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姓李”不同,这些年间的,五个魂魄里都固定有一个姓张,一个姓李。
替四殿阴差愤慨完的赵青澍和艾维,也发现这一明显诧异。巧合?还是……
“两种可能,”方遥结论下得干脆利落,“要么那六十年里正好每次都死一个李家人,要么仪式原本的确是张李两家合谋,为了全村兴旺。”
所以张李两家各献祭一名,直到一百二十年前,发生了某种变故,改为张家人独自仪式,自然保佑的范围也从张李两家,变成张氏一族。
这样一来,“每十五年都要死五个人,李家就没怀疑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头几百年,李家也是共犯。
艾维和赵青澍已经倾向于第二种,因为只有张李两家合谋,这一系列事情才说得通。
一百二十年前,退出仪式的李家失去保佑,而后槐园灭门,李氏日渐凋零。在地府的李守目睹一切,生前他寒窗苦读光耀门楣,死后享李家后人祠堂供奉,魂在酆都,心还在李氏宗族,怎么可能不恨,不痛,终于在百年后等来有资格在地府担任职务的李楚歌,一老一少联手,誓要破了张家运势,为张氏一门敲响丧钟。
可是……
“一百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赵青澍好奇看向阴差。
“?”四殿阴差茫然,“我哪知道!”
方遥也看他,不过换了个问题:“一百二十年前,葬槐村死了但没失踪的,有几个?”
没失踪,即魂魄正常跟着阴差招魂伞回地府,四殿仍是张口就来:“两个,李刻和李舟同,一个七十三,一个八十四,是当时李家最德高望重的两位老人,死在同一个月份,都是头天还好好的,晚上在睡梦里溘然而逝,不过没病没灾,也算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