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第 406 章 村长点头,是,人……(第2页)

 

    姐妹俩抱着孩子说笑间,许久不见的舒姐登门了。
 

    真的许久不见了,暑假他们一家三口就去香港探亲了。
 

    只不过小地主只待了十来天就回来了。毕竟是上班的人了嘛。
 

    看舒姐手上拿着伴手礼,应该是刚回来。
 

    程澜道“孩子放那边读托儿所么”
 

    舒姐点头,“是的。”
 

    她直接拿了两份伴手礼过来,一份给程澜、一份给程昕。
 

    另外还有些礼物带给程家村的人,以及小叶、齐欢、赵柯等人。
 

    算是做人做事比较周到的了。
 

    虽然开介绍信的事,她欠的是程澜的人情。但下头做事的人还是都没有忽视。
 

    一直以来她做事都这么周到。
 

    要不是那次夏启东的事,程澜也没看出她重财轻义。
 

    程昕笑道“哎呦,我也有啊。谢谢了”
 

    她和小地主各自婚嫁、也各自为人父母,当初的事彻底翻篇了。
 

    毕竟是老熟人、家乡人,这点面上情还是能维系的。
 

    程澜笑道“就一天假期,我看锦程哥恐怕也没法来和你一起过节。国庆的时候过来一起过呗。”
 

    “好啊”
 

    “那你们就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
 

    舒姐道“他想调到北京可是不容易呢,就只好我飞来飞去了。我飞到成都停一下,然后再去香港。回来的时候也这么中转。”
 

    小地主只是川大的大专生。如果不是那篇论文写得很出色,估计连进四川省政府发改委的机会都不会有。
 

    程澜之前鼓动他考京大的研究生,其实就是知道他有心想到北京发展。
 

    能在北京,谁想留成都啊
 

    可考上京大研究生又谈何容易每年一个专业就那么几个名额。
 

    高翔是本校本系的,又跟各位老师关系很好,都是第二年才考上的呢。
 

    霍一鸣今年也差分,最后接受了调剂去了北京别的大学。
 

    如今他还在这里专门为外国友人服务那个院子做兼职。
 

    赵兰也接受了调剂,去了北师大读研。
 

    他们俩还算是发展比较好的了。
 

    程澜出租屋那一片也就他们俩考上了。
 

    程澜初中班主任吴老师之前毕业以后继续读研究生了。
 

    如今读大学、读研究生都是有补助领的。不比上班的工资少。
 

    有机会深造自然是要深造的。他的规划是争取留校任教。
 

    所以,楚锦程想调到北京,考不上研的话,除非是上头有人帮他。
 

    舒姐这算是投石问路。
 

    程澜没搭这个腔。她领着小地主去陆老师那里求指点论文,仁至义尽了。
 

    至于旁的,她自己以后进财政部也是打算凭本事进的。
 

    进不去也不会找高家给她开后门。
 

    舒姐也没再提,笑着和她们说起其它话题。
 

    程澜问道“你刚从香港回来,香港那边的人对回归是什么看法”
 

    “年纪大的大多很高兴,漂泊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嘛。但年轻人的话,对国家还没有多深的感情。我去了才知道,他们不学近代史的。香港人养家糊口很难,要么就是事业做很大,都没有什么时间做家庭教育。所以年轻人对历史真的不太了解。不过,也有一些担心以后香港还是不是自由港,准备谋求移民。”
 

    程昕道“不是说了一国两制么”
 

    “没有先例啊。现在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港英政府应该也不想放手,不会帮着我们做思想工作。”
 

    程澜道“能不拖后腿就不错了。金融战场估计还有硬仗要打的。”
 

    程昕道“只要别真的又动刀枪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