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肖锚

第130章(第2页)

 顾雨菲立刻心领神会,王继芳和王维善,为齐公子制定了财政预算,事后便一个落马,一个远走他乡,永远离开了这权利角逐的风口浪尖——不走也不行,谁知道齐公子会不会翻脸无情?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表哥为何不一劳永逸,马上干掉这两个人呢?放任他们的存在,这又是暗示着什么? 

 解开一道难题的同时,又重新陷入了另一个迷局,这就是战略特工的职业特点,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不同的迷局去苦苦寻找着答案。 

 “‘二王’都跟我共事过,所以对他们的实力,我还是比较了解的,短时期内,想让他们制订出一份完美的预算,这并不亚于痴人说梦。于是我就分析,他们若想尽早尽快地完成差事,应该会怎样做呢?”抓起特务名单轻轻一扬,许忠义笑道,“答案就在这里:他们是把督察室的财政预算,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不!应该是剽窃我的心血,来给你表哥作嫁衣裳!”说到这里,老许恨得是咬牙切齿。查来查去,强加在我党头上的这把双刃剑,居然还有他“店小二”的功劳?这可真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查抄王维善家产时,我特意留个心眼,偷偷观察一下他私藏的黄金数量,不多不少,正好14根。那时候,老督察处正处于困境,根本发不出全额薪水,王维善每个月的收支,也只能勉强用于温饱,所以这些金条,你说能是谁给的?” 

 “表哥?”摇摇头,顾雨菲有些疑惑了。既然丈夫早就知道表哥有额外支出,那他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开始彻查呢? 

 “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想通这个‘x’,也不知道它究竟应该选定哪一个数值。不过现在,这个麻烦解除了,我不需要再考虑了。你看看这份刚刚敲定的名单,就会发现些端倪。” 

 “嗯?” 

 问题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老许将所有隐藏特务按级别进行了归类。最后根据每个月的支出状况,算出少尉是月薪2根金条,中尉4根,上尉则是6根金条。根据这一情况,许忠义得出个结论:王维善等人制订的预算,估计也是在这个范围内波动,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可老许为何不用名单上的校官作比对呢?因为齐公子当时也是校官,私自调动校官,他没有这个权利,甚至连提拔中尉和上尉,这都要请示上峰。说白了,这还要感谢保密局是**系统,人员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倘若换了地方杂牌,那可就麻烦了,即便是给老许三天三夜的时间,他也不敢轻易地下结论。 

 “我从于大姐那里看到过王维善的收支调查,他三个月的消费,要比收入多出4根金条。如果把这4根金条计入先前的14根当中,总共为18根,也就是说,你表哥每个月要给他6根金条。对比这份名单,你再看一下,每个月6根金条,是哪一级特务的收入?” 

 “上尉?” 

 “好,这就证明他们并没有离开我的预算模式。现在,我们再根据收入无个体差异这一原则,将公式变为6y+zy≤936,那么这个y应该是多少?” 

 “y≤936/(6+z)。” 

 “再精确些!要排除每个月的额外用度!” 

 这个额外用度也是有据可查的,军统办过很多特训班,每个班用于个人身上的额外消费,只要问一问保密局总务处长,就能知道答案。还好,担任过总务处长的沈醉,曾经告诉过老许:培养你们每一个人,不算吃住零用,国家至少还要多花费3根金条。 

 列方程吧…… 

 “6y+3y≤936,y≤104。”一推算盘,顾雨菲得出了结果。 

 “应该差不多了,”老许点点头,“倘若还不行,那我就得使用微积分重新计算了。”擦擦满头热汗,他正想放松下来,突然一愣,似乎又想到了新问题,“哎?不对呀?中华民国有三十五个省,十四个直辖市,两个地方,还有一个特别行政区(陕甘宁边区,比深圳还早的特区),这加起来……总共是52,难道说……你表哥想在每个地方安插两名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