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页)
陈明的话,如同钝刀剜肉,令于秀凝的精神在瞬间就崩溃了。她痛哭流涕,她肝肠寸断,她眼下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
“记住我的话,千万不能落到**手里,”陈明再次叮嘱,“一旦被**抓到,哪怕你没做过坏事,那也是想走也走不了了。我们不想得罪**,可也不能对不住自己的兄弟。”
在夹缝中做人是很难的,这一点,于秀凝是非常清楚。一个小人物,哪怕他默默无闻,但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任何组织,任何政治观点,都无法迫使其改变。
“你可要平平安安的,”于秀凝泣道,“我只想要个完整的家,不想一辈子孤孤单单地过日子。”
“尽力吧!”陈明算是对妻子做出了承诺,“但你也知道,有时候,一个人是抗拒不了命运的。答应我,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把孩子带大,都要开开心心活下去,就算我不在你身边,也如同我在你身边一样。不管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我都会一往如昔祝福你,保佑你,让你们母子平平安安。”
陈老大这算是活明白了,他有那么多女人,但在关键时刻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只有眼前这个跟他一起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他感到很欣慰,也感觉老天待他不薄。没被所有人抛弃,这怎么也不能算是一场悲剧吧?
与此同时,率队进入大北门的许忠义,却与王胖子发生了争执。原因很简单,许忠义告诉王胖子,为了不引起敌人警觉,让部队必须换上国民党的军装。
可王胖子不同意,说一瞧见国民党军装就想扣扳机打他个娘的,还说战士们也不答应,他们好不容易“解放”了,谁也不想再做一回国民党。
“怎个意思?”老许问道,“你手下的兵都在国军里干过?”
“十有八九都是解放过来的。”
“哎?那你不成国民党兵的团长了吗?”
“差不多,反正当过国民党兵的,咱都抢着要。知道为啥不?他们都不用训练,一个诉苦运动过去,直接拉到战场上就能打,比土改后参军的农民强太多了,那根本就比不了啊!不信你问问,其他主力部队,也都是解放战士撑门面。”
“那要照你这么说……”老许惊讶了,“东北……那不是国民党兵给解放的吗?”
“差不多吧!反正是国民党打国民党……呵呵!老许啊!咱们可是哪说哪了,千万别当着战士的面提他们的过去,不然非跟你急不可,他们最忌讳这个。”
把国民党俘虏兵培养成合格的解放军战士,这是**的一大壮举。譬如说,牺牲在**战场的特级英雄邱少云,就是国民党兵出身的战士。可以这么说,**的天下,有一半是靠国民党给打下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实:国民党的政权,真就是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要想让国民党俘虏全心全意替自己卖命,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的队伍中什么都没有,枪炮靠缴获,吃粮靠供给,甭说军饷,就连件像样的衣裳,也是补丁摞补丁,说不准,还是从国民党的死尸身上扒下来的——国民党军服和共军的外表差距不大,只是颜色稍有不同。这也难怪,他们原本就是信仰不同的同一支部队。
刚开始,政工干部们只是讲些大道理,讲**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人民军队是老百姓的队伍。可这套并不怎么管用,俘虏们基本都不买账。不仅他们不买账,许多参军的老百姓也不买账。这些人是打定主意:先跟着你**混,倘若混不下去了,那再反正继续跟着国军。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反水的部队特别多。老许在沈阳城就见过不少,有很多竟然是原先土生土长的**士兵。就连海城起义的184师,最后也有不少人又反水投靠了国民党。
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点都不稀奇,因为**进入东北后,忽视了最重要的兵源素质问题,所以当时很多部队都存在着这种情况:招一个营,那你就是营长,招一个团,那你就是团长。所以为了当上营长团长,许多干部就对老百姓连蒙带唬,把人家稀里糊涂给骗进了部队。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图方便,干脆把成建制的伪满国兵也收容了进来,这就为日后的四平兵败,打下了深深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