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第2页)

 静止轨道(geo)卫星更远,足有36万公里,要克服的路径损耗大得惊人。 

 还有移动端限制,普通移动天线增益低,才0到3dbi,发射功率也有限,一般小于200mw,这就得研发超灵敏接收技术和高效功率放大器。 

 更别提高频段和大气衰减了,卫星常用的ku/ka频段,特别容易受雨雪天气影响,而移动支持的sub - 6ghz频段,像l波段、s波段这些,又得重新设计卫星载荷,实现多频段兼容……” 

 李工滔滔不绝地说着,语气里满是对技术难题的担忧,对项目可行性也充满了怀疑。 

 “李工,其他困难先放一边,要是资金充足,你带的团队能攻克这些技术难题吗?” 

 航天单位的窦领导一脸严肃地问道。 

 “这得看投入多少资金……” 

 李工刚说到一半,门口突然传来一道年轻有力的声音。“五千万资金够不够?”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位面容约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大步走了进来。 

 “5000万华夏币那肯定够。” 

 李工想都没想,下意识地回答道。 

 话刚出口,他就反应过来,眼睛瞪得溜圆,满脸震惊地看着高晓光。 

 没错! 

 虽然高晓光实际年龄已经三十多岁,但因吃了神秘莲子,容貌依旧像20来岁的小伙子。 

 高晓光微微一笑,补充道:“我说的是美刀,而且后续会根据项目难度追加投资。” 

 瞬间,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巨额投资惊得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 

 九州国航天单位目前一年的科研经费也才3000多万,而且还是华夏币。 

 高晓光一出手就是5000万美刀,后续还会追加。 

 在场的航天单位众人顿时大脑宕机。 

 过了好一会儿,李工才结结巴巴地说:“高顾问!你说的都是真的? 

 前期投资5000万美刀,后续还会追加资金? 

 那不知道能追加多少资金?” 

 高晓光微微颔首,伸出两根手指,“追加资金上限2亿美刀。” 

 轰~ 

 李工、窦领导以及在场的其他技术骨干,听到这话大脑再次宕机。 

 这些资金方道2502年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