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弘农杨氏

顾公子见杨修如此无视众人,心中对一众文人们的话也信了几分。

 

他坐到杨修身旁,对杨修道:

 

“这位兄台,你可能不知道,我大乾科举状元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可以为仁兄解惑。”

 

“根据我大乾太子的规定,大乾科举主要考两科。

 

一科为经论,另一科为实策。”

 

“所谓经论,考的是四书五经、各种理论学说,还要写一篇关于治国为官的文章。

 

而实策,考的则是治政之法、兵书战策、文韬武略。

 

总之就是为大乾和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嘴上空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腐儒,我大乾也不需要。”

 

“而想要夺得状元,需要从千万名学子之中脱颖而出。

 

且不说状元吧,就说这县试头名的‘案首’,便要力压上万名刻苦攻读的学子,方有可能。

 

兄台认为,这件事很容易吗?

 

兄台小觑我大乾科举,便是小看我大乾的读书人。”

 

杨修不动声色的在吃菜,其实顾公子所言,他都听在耳中。

 

杨修本是狂妄跳脱的性格,历经浮沉之后,才养气有成,养成了如今沉稳的气度。

 

可并不是说,之前狂妄的杨修就消失了,只是被他掩藏在心底罢了。

 

杨修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狂,什么时候该老实。

 

就比如说现在,袁耀把连中三元、夺取大乾科举状元的任务交给杨修,那明显就是彰显才华,力压天下学子,为大乾科举造势。

 

在这种情况下,杨修就应当狂妄。

 

杨修转过头,满不在乎的对顾公子问道:

 

“你谁啊?

 

你在教我做事吗?”

 

杨修态度虽然不是很友好,可顾公子却表现出谦逊有礼的态度,拱手对杨修施礼道:

 

“在下顾邵,字孝则。

 

出身吴郡顾家。

 

吾父顾雍,为大乾礼部侍郎。”

 

经过回收土地、财产,解救隐匿百姓,科举等一系列国策之后,大乾的世家已经被打压得不成样子了。

 

可那些顺从于袁耀、交出九成财产的世家底蕴还在。

 

就像顾家、陆家等大家族,后期又通过经商的手段取得了不少财产,依旧能过上富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