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粮价几何(第2页)
如此对话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赵玉书连口水都没得喝,绕了一圈说实话也没记住几个人,果然自己不是吃社交饭的人。
“王兄啊,你带我来这,认识这么多,嗯,精英人士,是要干嘛呢?”
“赵兄糊涂啊,你想想,在座的这些人的老子,随便拿出来一个,跺跺脚都能让南阳略微抖上一抖,若是他们都认为该开仓放粮,你猜太守会不会认真考虑一下这个事情呢?”
“王兄好办法”,赵玉书眼睛一亮:“不过他们会同意去说服太守吗?”
王不识啪的一声打开折扇:“自然要晓之以情。”
赵玉书心下突然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诸位朋友,且听小弟一言。”王不识突然起身拱手大喝,偌大的楼层喧闹声缓缓落下,众人有的持杯,有的摇扇,颇有兴趣的看向王不识。
南阳书院院长的儿子,身份和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想必诸位也曾听闻城外难民聚集一事了吧。”
听了这话,众人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声又起来了。
“某不才,今日上午去城北施粥,虽然颇有波折,也算略尽了绵薄之力。”
王不识话音一落,顿时满场响起各种佩服钦佩吾不及也之类的场面话,王不识拱手谢过:“王某并非要在此夸耀,而是觉得值此艰难之时,理应站出来为百姓尽一份力,各位以为如何?”
“王兄高义,非是我等惜财,王兄也知道,太守有令,不得私自放粮,上午的事在下也略有耳闻,我记得孙将军出城去拦了王兄回来,是吧?”
说话的是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赵玉书实在记不得他的名字,只大致记得是某个佐官之子。
“确实如此,王某想的是,我等何不联名上禀,请太守开仓放粮呢?”
王不识说完,满场寂静,过了片刻,一位女子款款站起,赵玉书对她有印象,是大丰粮行的大小姐。
“王公子说的是,不过小女没有王公子这等悲天悯人的气概,只懂得在商言商,若太守开仓放粮,或可解一时燃眉之急,但王公子可知,南阳四十万口,城外难民不下三五万,每日耗粮至少两万斗;因为雪灾,此时周边粮食已空,去年粮价最低时六十文一斗,而今我家拿粮的本钱,算上沿途路资,已经百文一斗,未来只会更贵,即使我家分文不赚,每日也需耗银钱两千两,王公子,两千两不算大钱,咱们谁家都拿得起,不过每日两千两,到底要拿几日,太守能拿几日,我们又要拿几日,王公子心里可有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