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安村的困境(第3页)

 看着他布满沟壑的脸,周明很是无语,这是哪位领导的决定?不行,他要去找梅姨,看看能不能为安村求个情。

 “是公社书记决定的吗?不许你们去打鱼。”

 “书记也发愁呢,是县里渔业大队提出来的,据说是县委会上拍的板,渔业大队是县里重要的单位,收入都要交到国库的。”

 周明也泄了气,就算梅姨愿意帮他,也不能跟县委打擂台,何况,渔业大队是国营的,收入都要上交,国家处处需要资金,不可能让出来的,毕竟,现在是一九五九,不是八十年代。

 “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派人带着车,去找我们周村的刘书记,先借二百斤红薯应个急吧。”

 他出来的时候,坡地红薯已经开始收了,产量非常不错,按照惯例,队里会留一些种子,要借的正是这一部分,他也写了保证,若是收不回来,种子的事由他解决。

 安书记的眼泪都下来了,他不是没有借过粮,公社都跑了无数次,可谁家都没有富裕的,十斤八斤行,可他们是一个村啊,这点能救几个人?

 几个年轻人揣着他的条子,拉着车子走了,周明这才说道,

 “你带我去地里看看,如果可以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高产玉米的苗子,现在换种虽然有点晚,估摸着打霜前能熟。”

 红薯虽然高产,还是代替不了玉米,他进村时路过大田,玉米苗又矮又细,不用上称就知道,跟他的比,产量一个天一个地。

 他们去了地里,周明看了一会,皱起了眉头,

 “土壤有些盐碱化,好些地方都泛白了,怪不得产量不高,你没报上去吗?”

 目前没有人工化肥,只能依靠有机肥料和轮换种植来调整,如果上报及时,多提提困难,说不定还能降低任务粮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