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青州仓廪案

“行行行,”齐越也没多想,被她逗笑,捏捏她脸颊,“就你会闹腾。好了,阿照的事依了你,那你呢?几年已然及笄,终身大事也该提上日程了,这满京城的儿郎,可有入得了咱们元熹法眼的?”

 

元熹顺势依偎在父皇身边,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般报出一串名字,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少女特有的骄矜,

 

“嗯……羽林军谢统领家那个宝贝儿子,叫做谢贞观的,看着挺英武;

 

还有老亲王顺阳王的那个外孙,听说文采斐然;

 

梁国公那两个双生胎儿子嘛,模样倒是不错,就是聒噪了些;

 

最近袭爵的那个昌平侯,瞧着也还行;还有……”

 

“好了好了,”齐越被她这一连串名字弄得哭笑不得,连连摆手,“你这丫头,怎么如此贪心?恨不得把满京城的俊才都划拉进公主府不成?”

 

他虽笑着,但听到“谢贞观”这个名字时,眼底深处飞快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谢靖手握宫禁卫戍实权,其子若尚公主……这背后的分量,他瞬间便想到了皇后可能的考量。

 

元熹撇了撇嘴,娇憨道:“女儿这不是想多看看,挑个最好的嘛,省得父皇母后操心……”

 

回到凤仪宫时,夜色已浓。元熹去了阿照住处,屏退左右,只留弟弟在内殿。烛火跳跃,映照着少年清俊却略显紧绷的面容。

 

“成了!”元熹眉眼弯弯,带着邀功般的得意,“父皇金口玉言,封你为楚王,旨意过几日就该下了。”

 

齐琰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先是爆发出一丝诧异与不解,他呆愣片刻后,很快便联想到了前因后果,随即迅速被浓重的愧疚取代。他站起身,走到元熹面前,深深一揖,声音低沉而真挚,“姐姐……齐琰……何德何能,竟累姐姐为我如此奔走求告,这本该是我自己……”

 

“傻话,”元熹打断他,扶起弟弟,脸上的笑容带着洞悉世事的了然与温柔,“咱们是亲姐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姐姐能替你争的,也就这些面上的东西了。”

 

她拍了拍阿照的肩膀,目光深邃,“真正的大道,那至尊之位,要靠你自己去争、去搏、去堂堂正正地拿到手!姐姐信你,终有一日,你能凭自己的本事,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

 

她的话像暖流,又像重锤,敲在齐琰心上。少年挺直了脊背,眼中最后一丝犹疑散去,只剩下磐石般的坚定。他郑重地再次行礼,一字一句,如同立下最庄重的誓言,

 

“阿照谨记姐姐教诲,今日姐姐为阿照争王爵,他日,齐琰也必亲手为姐姐封王荫嗣!”

 

昏黄的烛光下,少女的笑容明媚依旧,眼底却悄然氤氲起一层薄薄的水汽,她别过脸,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轻得如同叹息,

 

“好,姐姐等着。”

 

……

 

四月初四,皇帝下诏,册封皇六子为楚王。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京中群臣无不纷纷暗自揣度圣意,两个皇子近乎同时封王,但秦王尚有成婚的缘故,楚王却是年幼稚子,陛下似为平衡朝堂之举,也就是说,这盘夺嫡的棋局上,皇帝以选好了对弈的棋子。

 

五月的一个午后,青州传来急报,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告变文书,以及青州司马的秘密手书近乎同时送到了皇帝手中。

 

青州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自来便是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和鲁地粮仓,其官仓储备的三百万石能养活大半个北境。

 

然而,青州及周边地区连续两年收成欠佳,入春后粮价更是异常飞涨。朝廷按例拨发的部分赈济粮运抵青州后,竟如泥牛入海,未能有效平抑粮价,百姓怨声载道。

 

青州司马李长策,在例行巡查时发现州城最大官仓“永丰仓”内储存的粮食竟远低于账目记录,他继续秘密抽查其他几处仓廪,结果更令人心惊——几乎全为空仓!李长策意识到事态严重,惊恐万分,连夜写密折,派心腹家仆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然则就在密折送出后不久,永丰仓旁的 历年存放历年粮册、账簿的架阁库突发大火,火势凶猛异常,扑救不及,所有核心账册付之一炬。看守库房的小吏更是“意外”失踪,这显然是幕后黑手为毁灭证据、切断线索的灭口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