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青州仓廪案(第3页)

 

皇帝齐越看着齐琰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决,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欣赏这份勇气和担当,这证明琰儿心系社稷,并非只知享乐的纨绔,但作为父亲和帝王,他更清楚其中的巨大风险。琰儿……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了些。

 

他没有立刻表态,目光转向了一旁的齐瑾,“彘儿,你呢?你有何见解?”

 

齐瑾并未如弟弟那般急切请命,他面色沉静,仿佛早已在心中将眼前的局势抽丝剥茧,反复权衡。在阿照慷慨陈词时,他亦在冷静地观察着父皇的反应。此刻被问及,他从容出列,姿态沉稳,声音平和。

 

“父皇明鉴,六弟心系社稷,勇于任事,拳拳之心,儿臣深为感佩。青州粮仓空虚,贪渎横行,确需彻查严惩,此乃国法纲纪所在,不容姑息。”

 

他先肯定了阿照的出发点,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更为凝重,

 

“然则,六弟所言‘民乱根源在于贪渎’,儿臣以为,只对了一半。贪渎是根源之一,但眼前最急迫的根源,仍是恐慌。数百万青州乃至周边百姓眼见仓廪空空、粮价飞涨、官府无力应,定然对此产生绝望之心,这份绝望如同干柴,一点火星便能燎原。若只着眼于追查贪渎,固然是正本清源之长远计,但远水难解近渴,查案需时日,需证据,需抽丝剥茧,而青州的百姓,却等不起这般慢条斯理的梳理。”

 

他目光扫过在场群臣,最后落回父皇脸上,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儿臣以为,当务之急,非仅是查案,更是安民。必须立刻向青州及天下昭示:朝廷已知灾情,朝廷极度重视,唯有迅速稳定人心,扑灭恐慌的火焰,才能为后续彻查贪渎、恢复秩序赢得时间。”

 

他微微一顿,迎着父皇深邃探究的目光,抛出了深思熟虑的方略——

 

“因此,儿臣斗胆进言:请父皇——御驾亲巡青州!”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连一直沉着脸的沈攸都猛地抬起了头。

 

“其一,父皇乃九五之尊,代天牧民。御驾亲临灾区,其本身便是对灾情最有力的重视宣告,能让惶惶不安的百姓亲眼看到天子就在身边,看到朝廷没有抛弃他们,此乃安定民心、震慑宵小之举措,远胜过任何一位钦差大臣的权威。”

 

“其二,可立即调集京畿及邻近州府存粮,由父皇亲自督运,沿途开仓放赈,以解燃眉之急。同时,父皇可当场下旨,严令各地粮商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违者以谋逆论处。有天子坐镇,政令方能如臂使指,畅通无阻,迅速平抑粮价,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他还有其三,但这个缘由,他此刻还不能开口。

 

齐越那双深邃如渊的双目,看着阶下侃侃而谈、气度沉稳的齐瑾,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欣慰……到底最像他的儿子。

 

“好!好一个安民定心!”皇帝齐越猛地从御座上站起,走到齐瑾身旁,拍着他的臂膀,赞许道,“彘儿此言,深得朕心,当真是思虑周全,老成谋国啊!”

 

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最终在沈攸脸上略作停留,沉声下旨,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朕旨意——

 

一,即刻从京畿、河南、河北三地紧急调拨存粮一百五十万石,火速运往青州赈灾。

 

二,擢升青州司马李长策为青州别驾,暂代州事,全权负责维持秩序,安抚灾民,配合朝廷后续举措,严令其务必稳住局面,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至于彻查青州亏空大案,便依照秦王所言,由朕亲赴青州,再行定决!”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山呼,沈攸深深看了秦王齐瑾一眼,眼神复杂,最终也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