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真金角遇上“假金角”(第2页)
……
当然了。
如孙悟空那随心如意、能翻江倒海的如意金箍棒;真武大帝荡涤群邪、席卷乾坤的皂雕旗;东华帝君斩妖除魔、剑光通玄的先天纯阳剑……
这些顶级法宝兵器乃是修行者的半条命,一般都会紧紧攥在手中,不会轻易拿出来交易。
不过在这玉京天宝阙市,有几件法宝也还行。
闲逛之间。
“猴子,那个、那个……”
萧辰也没闲着。
他一边不动声色地“欣赏”把玩,复制法宝。
一边借着孙悟空的面子,换了几件合心意的玩意儿,以及一些珍稀的炼器宝材与蕴含天地精粹的奇异仙果。
“木德星君,好久不见了……”
“你这老道,可别诓骗俺老孙……”
孙悟空心领神会,笑嘻嘻地上前攀谈,三两言语间,便将萧辰所需之炼材异果换到手中,尽显齐天大圣之几分薄面与威风。
孙悟空与萧辰正信步闲游于这流光溢彩的天街宝市,感受着熙攘中的神仙逍遥。
忽然。
前方人群传来一阵轻微骚动,引动了孙悟空和萧辰的注意。
孙悟空和萧辰定睛一扫。
只见两位身着道袍、头顶梳着双丫髻的伶俐小道童,正背着手,悠然踱步于这仙气盎然的天街之上。
其中一人,眉眼清亮,身着一袭光华灿灿的金色道袍,如同初生骄阳,锐利逼人,周身透着一股子蓬勃英气。
另一人,容貌秀雅,则披着一袭素净如雪、皎洁无瑕的银色道袍,气质温润平和。
奇异的是,二人所过之处,即便是那些老成持重的摊主、精于世故的星君门下的掌柜,也俱是微微颔首致意,神色间隐带敬意,足见其身份在丹阙之中地位超然。
“咦?”
孙悟空脚步微微一滞,一双金睛眯了起来,闪动着惊讶光芒:
“这不是那金炉、银炉两个小娃么?”
“怪哉!”
孙悟空低声嘀咕,抓耳挠腮:
“丹元大会火烧眉毛,就在眼前啦,八卦炉前正是添火扇风、熬炼金丹的紧要关口。”
“这俩小童儿怎的不看炉子护法,倒有闲情逸致在此逛市?稀奇,真真稀奇!”
萧辰闻言,心中一动,目光定定地落在那金袍童子的身上:
“金炉童子、银炉童子……”
“换句话说,这不就是西游世界中那原本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吗?!”
好巧!当真是——李鬼撞上了李逵!
只是,此时此刻。
究竟……谁是李逵?
谁又是李鬼呢?
萧辰闻言,心中一动,再次向孙悟空确认道:
“猴子,你说这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莫非就是兜率宫中,太上老君座前,那看守金炉与看守银炉的两位仙童?”
“正是他们。”
孙悟空挠了挠脖子上的金色毫毛,笃定地补充道:
“往日俺老孙去兜率宫,寻那太上老君那个老倌儿蹭茶喝、讨金丹吃。”
“俺十回倒有九回能瞧见这俩小娃在那儿添火扇风哩!错不了!”
萧辰闻言,再次抬眼,目光如钩,细细打量着那对气度不凡的道袍童子:
“这……金角大王,正主儿来了。”
依据《西游记》的原剧情,眼前这两位仙童,才应是那平顶山莲花洞威名赫赫的正牌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
西行路上,观世音菩萨向太上老君借了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送他们在下界托化妖魔,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真心。
这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占了平顶山,化名为“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各持诸多法宝,和孙悟空赌斗,阻挠唐僧师徒取经。
然而,世事轮转,因缘际会。
如今,他“金蟾大王”占了“金炉童子未来的名号”,化名为了“金角大王”,在下界也颇有名气。
那这金炉童子,以后未必叫金角大王了。
不过,名号这东西,在这三界之内,亦讲究一个先占者得!
名号这东西,就和“商标”一样,谁先注册了,那就是谁的。
“商标”被抢先一步贴上了,任你根红苗正,也难免沦为后来的“山寨”。
眼下的情景,便是活脱脱的:
“李鬼撞上了李逵!”
“假金角大王”,狭路相逢“真金角大王”!
然而,名号之争,说穿了也是名望之争。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撞了名号也不可怕,谁的名气小,谁尴尬。
谁声名显赫,谁法力高强,谁便是世人公认的“金角大王”!
名气小者,自然黯然退场。
避其锋芒。
……
当然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其实可能是“没有角”的,这只是他们的“化名”罢了。
金角大王(金炉童子)和银角大王(银炉童子),本来就是太上道祖宫中的仙童,不是下界妖魔。
在《西游记》原著描写中,都压根没有提到他们头上有“角”。
金角大王是:“头上盔缨光焰焰……圆眼睁开光掣电,钢须飘起乱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