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债券(第2页)

 

“叔父放心,水泥厂可以一直办下去,但要控制水泥的去向。”

 

自从金银被运回大汉后,东莱郡就成了一个抢手的地方。

 

在众多官员眼中,东莱郡富得流油,很容易出政绩。

 

想要来这担任太守的人多不胜数,最终苏武的父亲苏建被调任到此。

 

陆鸣和苏武的关系很好,双方也不算外人。

 

但苏建坚持以职务相称,陆鸣也就由他去了。

 

你叫你的,我叫我的,谁也不耽误谁。

“黄县做为金银的周转之地,码头以后的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

 

开始通商后,运转的货物也会来越多,往返两地的人员也同样如此,他们的吃喝住宿都是开销。

 

能把握住这次机会,以后得黄县想必能更加繁华,整个东莱郡都会因此受益。”

 

按照眼下的情况,黄县有机会成为大汉的贸易枢纽之一。

 

抓住这波风口,苏建能做出一番亮眼的政绩。

 

“是啊,我也是考虑到这点。此前曾看过富民侯在上林苑新村中修建的水泥路,路面硬实,不惧雨水。

 

现在通往港口的几条路,有的路段每到雨水时节就变得泥泞难以通行。要是换成水泥路,通行起来能方便很多。”

 

苏建听说过,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眼下东莱郡恰逢千载良机,正是需要他修路的时候。

 

不管是金银转运还是货物转运,都需要良好的道路作为基础。

 

“叔父准备了多少钱?”

 

修路的成本是巨大的,以大汉的官道为例,一里路的成本在十万以上,有的路段会用三合土铺路,材料使用石灰、黏土和细砂,成本能达到三十万,甚至更高。

 

这还省去了很多人力成本,靠百姓服徭役,或者是刑徒和战俘免费承担了大量的劳动量。

 

“一百五十万左右,不知道能修多长的路?”

 

苏建说话时有些忐忑,他也知道钱少了点,但是前两年有灾害,赈灾花了不少钱,太守家也没有余粮啊。

 

“要看路的标准,越好的越贵,最便宜的水泥路,可能修个十五里左右,好点的可能修六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