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臣也一样(第3页)

 但是在在量化考核方面,九品中正制比察举制更规范一些。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两套制度都存在大量的漏洞和隐患。

 但是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两套制度都有一定的先进性。

 刘彻很强,但是他缺乏跨越千年的见识,即便认识到一些问题,也只能在其基础上做一定的修改。

 就像汉朝后来的每一任皇帝,但凡有点作为的,都在给察举制打补丁。

 哪怕是东汉末年的的桓灵二帝,都做了一些事情。

 而科举制,对于古代王朝来说,属于版本的终极答案。

 陆鸣拿出来的科举制,更是经过完善,比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陆鸣能拿出科举制,足以证明他对于当门阀这件事是没有兴趣的。

 “你们觉得儒家对于科举会是什么态度,孔臧反对的比较激烈,其他儒家弟子又会如何?”

 刘彻有预感,孔臧不会轻易妥协,很可能借机搞点事情。

 “陛下,儒家有不同学派,光凭这一点,就注定他们无法团结起来。

 考试中涉及儒学相关内容,以谁的学说为阅卷标准,他们自己就会打得不可开交。”

 霍去病一脸坏笑,

 “当初你让古文尚书重新出世,还让孔安国跟着编写字典,就是在等着今天吧?”

 学派之争不够激烈,那就再扶植一个学派出来,不信他们打不起来。

 有孔安国在,孔家内部都无法统一意见。

 霍去病就不信,孔安国会跟着孔臧一起反对科举。

 古文学派扛把子,天下间第一部字典的编纂者之一,名传青史的地位,孔安国会舍得么?

 “什么叫等着今天,我那叫挖掘大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好不好。

 好好的古籍,埋在墙里多可惜。”

 刘彻心中已有决定。

 谁反对科举,谁的学说就会被排除在科举考试之外。

 儒家不只有董仲舒,就是董仲舒的弟子,和他也有不同之处。

 科举,更是不止有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