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神童(第3页)

在众臣的劝说下,唐王李世民“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决定按照这个建议去做。

另一边,李淳风风尘仆仆地赶路,望着前方熟悉的大唐疆土,心中感慨万千。他回头望去,不禁更加感慨。

去车迟国的时候,队伍庞大,还有许多道人同行。可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他一个道人,以及一些在大唐有着根基、宗族亲人还在大唐的侍卫一同归来。至于那些没回来的,自然都留在了车迟国。

“车迟国,说是人间天堂也毫不为过,简直就是人间道庭啊。”李淳风微微一叹,心中暗自想道:“可惜,若不是我还有职责在身,真想留在车迟国。”

李淳风一边想着,一边向前张望寻找。可找了一圈,却没看到有人前来迎接。

他眉头微微一皱,心中疑惑:“消息应该早就传入长安了才对,为何唐王陛下没有派人前来迎接我呢?”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在宫门之外迎了上来,说道:“李大人,陛下在宫中等待,还有许多大人也都在一同等待。”

李淳风和身后的侍卫们一路风尘仆仆,此时看到这情景,心中五味杂陈。他看向皇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李淳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踏遍万水千山,从车迟国成功归来,却连个像样的迎接仪式都没有,仅仅只有一个太监前来相迎。

不过,作为修道之人,李淳风倒也能看淡这些,并不太在意。可如今的李淳风,不仅仅是一个修道人,他还是一个“领导”,身后还有许多凡人侍卫,他们跟着自己一路奔波,吃了不少苦头。

相比起作为修道之人的李淳风,他身后的那些凡人侍卫,这一路走来更加辛苦。李淳风心中对随行将士侍卫的境遇有着清晰的认知。在他看来,这些忠勇之士历经风雨、守护家国,本应得到更为荣耀的礼遇,而非仅仅是这样平淡无奇的对待。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与疑惑,李淳风迈步踏入了宫廷。宫廷之中,等级森严,规矩众多。唯有李淳风凭借自身的身份与功绩,得以进入金銮殿,面见圣上。而与他一同前来的那些将士和侍卫,却因品阶不够,只能无奈地留在殿外,顶着炎炎烈日,静静等候。

目睹此景,李淳风虽未言语,但内心却泛起一阵异样的波澜。他深知这些将士侍卫的艰辛与付出,此刻却只能在这烈日下默默等待,心中不免有些不平。

李淳风缓缓步入金銮殿,殿内庄严肃穆,唐皇李世民高坐龙椅之上,一众大臣分列两旁。他下意识地拱手行礼,然而就在行礼的瞬间,他察觉到一丝异样。周围有几位臣子微微皱眉,似有不满之意,甚至有人隐隐有站出来指责的冲动。

原来,李淳风面见唐皇时,并未行跪拜之礼。这在宫廷礼仪中,可是大不敬之举。

就在众人目光聚焦,气氛略显紧张之时,唐皇李世民却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哈哈哈!看来李爱卿长久在外奔波,已经忘却了宫廷礼仪。”

说着,唐皇摆了摆手,神色间带着几分宽容:“罢了罢了,李爱卿乃是我大唐的功臣,又是超脱世俗之人,即便见朕不拜,也无伤大雅。”

尽管唐皇如此说,但李淳风听着,却隐隐觉得这“故作大度”的背后,似乎藏着别样的心思。

对于李淳风而言,此前他一直身处车迟,早已习惯了那里的氛围。在车迟,没有这般繁琐严苛的跪拜礼仪,而是秉持着“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理念。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身处何职,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