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王五的经历(第3页)

 

“佛门可真不要脸啊!”一位战俘忍不住抱怨道。

 

“就是,观世音堂堂一个菩萨,都亲自出手介入,将那些战俘给挪腾到了长安城外!这也太不讲规矩了!”另一位战俘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太坑爹了,这样整开的挂太大了!”又有一位战俘吐槽道。

 

原来,这些大唐战俘中,有不少是现代的穿越者,他们身上带有“小轮回烙印”,轮回烙印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联系,等同一个“传声机”。

 

当一众大唐战俘都被观世音给救走了之后,这些现代的穿越者们,就各自通过“小轮回烙印”,来相互吐槽。

 

毫无疑问,对于他们来说,佛门这般“不讲武德”的行为,让他们感到无比隔应。

 

不过……

 

在隔应的同时,这也不一定是一件完全的坏事。

 

“大同的种子,已经种进了那些大唐战俘的心中,我们可以等到他们扎根发芽。”最后,还是方翰一言定鼎,将这个事情盖棺定论。

 

从一开始,大同会这边,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大唐战俘在入了战俘营中的第一天开始,就在被大同会影响。

 

扫盲,为的就是让战俘们多一些分辨能力,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之后的电影之类,便是明显无比的“文化输出”、文化影响。通过这些文化产品,让战俘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认知。

 

现在,那些战俘虽然都被救了回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只是影响深浅不同,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而已。

 

“大同字典”和作业本都被收走了,这让王五心中有些愤怒。他心里也有些明悟,这是自己“识字”的权力,也被收走了!

 

虽然愤怒,但却也无可奈何。在这个封建社会里,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我的‘大同字典’……”王五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失去了字典,王五仿佛变回了原本的文盲,他仍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此前发生的一切,却还留在王五的心中,难以忘怀。

 

那些在战俘营中的日子,那些与战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奋斗的时光,那些接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浑浑噩噩过了两天,王五感觉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被动地经历着这一切。他仿佛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完全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连一丝一毫自己做主的权利都没有。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新来的长官,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竟做出了一个决定——暂时放他们这些“战俘”回去休息。这看似是一种恩赐,或许是对他们战败被俘之后的一种补偿吧。

 

王五,这个在战场上历经磨难的汉子,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他被允许回到家中,享受一段难得的安宁时光。

 

其实,这背后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近些日子,大唐王朝面临着诸多困境,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对当下局势充满了不满与愤恨。

 

而在朝堂之上,那些达官贵人们,对这些战俘也充满了不信任。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促成了这次战俘归家的机会。

 

对于这些饱经沧桑的战俘来说,这或许并非一件坏事。

 

至少,王五有了回家的可能。他默默地收拾好行囊,将心中的失落与苦涩一并收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目的地是那魂牵梦绕的王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