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最后还赖别人不配(第2页)

锅谁不会甩?他反手就把这难题踢回去了。

这种事,还是让上面拍板最稳妥。

我们只管听命令,上头说往东,咱们绝不往西。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一天,试验场的跑道上静静停着一架巨型运输机。

外形有点像老鹰家的c-5,但通体刷成了纯白,远远看去,像一块雕琢完毕的玉石,安静又霸气。

“佘总,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鲲鹏运’战略运输机。”薛经理站在旁边,声音里压不住兴奋,“四台鲲鹏-2发动机,单台推力1040千牛,最大起飞重量435吨,最大载重160吨,航程能达到1万4千公里。”

他顿了顿,继续说:“机载系统全是我们公司目前最顶尖的配置,集成智能操控平台,自动驾驶、自动导航这些基础功能全都有。

特别加装了应急用的反重力装置,能在紧急情况下辅助自动降落,最长可持续运行两个半小时。”

说到这儿,薛经理眼里闪着光,明显是等这一刻很久了。

要知道,160吨的载重,在全球现役运输机里也就比那个传说中的安-225差一点。
而他们这机型,兼顾了性能和实用性,太大反而不划算,这尺寸刚刚好。

“这玩意儿落地的时候,对跑道要求高不高?”佘遵没急着夸,反而皱眉问了一句,“我可不希望咱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原型机,成了只能在高级机场待着的‘少爷机’。”

打仗的时候哪有那么多平整水泥地?真正的军用运输机,得能在野地里起降,土路、砂石地都得扛得住。

不然再先进也是摆设。

“您这尽管放心,这个指标绝对能搞定。

土路起飞根本不是事儿,咱这鲲鹏运理论上830米内就能腾空而起,稳得很。”

“那发动机呢?能用多久?耐不耐用?”

薛经理话刚落音,佘遵立马就开口问到了发动机的事儿。

冰熊国的发动机技术确实牛,推力猛得没话说,但寿命这块儿一直拉胯。

可人家压根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