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越久越好(第2页)
“各位专家,我们升华集团作为设计制造的一方,真得需要一个明确的周期。
这可不是普通飞行器,是要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时间定下来,我们才能算燃料要带多少,食物储备得多大空间,这些全跟重量挂钩。
重量定了,飞船的体积、结构、推力系统才能跟着定。墈书屋 首发
你们光说‘时间越长越好’,这话听着痛快,可让我们怎么下手?总不能造个太空巨无霸出来吧?”
这时候佘遵实在听不下去了,站起身来直接开腔。
说话的那几位都是研究月球项目的航天口专家,专业是专业,但对工程落地的实际难度考虑得不多,才这么随口一说。
可他们能随便说,佘遵不能随便听。
“现在人类最长连续在轨纪录是336天,要不咱们按一半来设计?160多天,差不多两个半月。”
“这根本行不通!”另一位专家立马摇头,“航天飞机又不是空间站,搞160天的续航?那得做成移动堡垒了!体积大得离谱,发射成本翻几倍,根本不现实。
还是得请佘总给个数,毕竟你们是主承包商,最清楚能力边界。”
这时一直沉默的局长也开口了:“佘总,你是升华集团的掌舵人,也是这艘登月飞船的总负责人,不如你来说说,你们能做到让航天员在月面支撑多久?”
问题又绕回了自己头上。
佘遵也没推辞,直接亮明态度:
“如果按最优方案,我们能做到支持航天员在月球活动大概二十天左右。
这个时长最平衡——飞船不至于太大,资源携带量可控,设备也能紧凑布置。”
说完他就坐下了,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
其他人听了也没
再争,现场陷入沉默,沉默就是默认。
“佘总,能不能请您简单讲讲设计理念?是不是在现有航天飞机基础上放大?还是彻底重新设计?”
佘遵点头回应:“不可能沿用现成型号。
哪怕把现在的飞船放大一圈也不行,因为有些功能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