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基础能力(第2页)

 

但这些都是无法量化的东西,是超出标准行动协议的部分。

 

就像现在她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对着一份完美的行动报告感到隐约的不安,就像机械鸟不会理解自己为何要反复整理已经完美无缺的羽毛。

 

“这次的任务,我认为叶菲姆大尉他们没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并且……”话语在舌尖打了个转,最终被咽了回去。

 

sCAr - h的视觉传感器捕捉到陈树生制服袖口的一道褶皱,那是他习惯性挽袖口时留下的痕迹。

 

战术平板的边缘开始微微发烫,散热系统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嗡鸣。

 

sCAr - h意识到自己的核心处理器正在超频运转,就像人类的心跳加速。

 

她调出一组对比数据,让它们在全息屏上规律地跳动——这些客观的数字比任何主观评价都更有说服力。

 

窗外,一团风拍打在了玻璃上发出了呼呼的响声,sCAr - h不自觉地计算着它每一步的精确角度和受力分布,这种纯粹的逻辑运算让她的系统逐渐恢复平稳。

 

有些界限就像这层透明玻璃,看似不存在却真实地分隔着两个世界。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协议的重要性——不仅是作战协议,还有那些不成文的人际规则。

 

“是这样啊……你感觉自己之前的表现如何?”陈树生又问道。

 

“基于个人作战数据复盘及效能评估,我在本次人质解救行动中实现了关键指标的全面达标。在核心作战场景下,其临场决策机制与火力输出效率均严格遵循sop标准作业流程,达成100%的指令响应率与执行完成度。”

“通过精准拆解作战目标,我成功打造了从接敌到歼灭的闭环解决方案,实现了战术动作的标准化复用与快速响应。在关键绩效指标kpi方面,我的命中率持续保持在格里芬内部的基准线以上,所有作战动作均符合pdCA循环的质量管控要求。”

 

“通过深度绑定指挥链路,我成功构建了从指令接收到任务交付的端到端作战体系,确保每个战术节点都可追溯、可量化、可复盘。本次行动中,我严格执行“不创新、不变通、不逾矩”的三不原则,所有战术行为均实现与指挥系统的完美对齐。“

 

“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作战模式,我成功打造了可复制、可扩展的战术能力矩阵,为后续类似场景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其表现充分体现了“结果导向、效率优先”的现代作战理念,是战术人形标准化作业的标杆案例。”sCAr-h十分公式的回答道。

 

“嗯,看来以前没少面对过这样的提问……辛苦了。”陈树生嘴角抽了抽,同时感觉这样的回答非常眼熟。

 

好像这年头的互联网大厂都是这样要求的……真的很不理解,这样的回答要求有什么用,凭空捏造了一堆的专有名词强行拼凑在了一起。

 

“还不都是你教给我的这些八股文……”sCAr-h在心里面默默的想着,以前写报告的时候可没少被所谓的上级刁难,还是陈树生当初教sCAr-h如何应对这样的场面,虽然通篇都是废话,但却可以很轻松的通过上级的检查。

 

她记得在训练场边的集装箱后面,陈树生是如何手把手教她写这种“八股文”报告的。

 

那时的阳光透过铁皮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栅,而他们就在那些光与影的交界处,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专注。

 

sCAr - h的核心处理器微微发烫,情感模块正在处理一组复杂的数据流。

 

她看着陈树生皱眉的样子,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某种奇特的既视感——现在的他,和当初那个在集装箱后面抱怨“形式主义害死人”的年轻军官重叠在了一起。

 

战术目镜的hud界面上,那份报告的文字正在被自动标注出37处可优化的冗余表达,但她选择关闭了这个功能。

 

有些规则,明知荒谬却不得不遵守,这大概就是人类所说的“职场智慧”。

 

“或许,有些事情,终究无法回到过去。”sCAr-h在心中默默想着,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

 

sCAr - h的指尖在金属桌面上划出一道看不见的轨迹,冰冷的触感从仿生神经末梢传来。

 

战术简报室的灯光在桌面上投下模糊的倒影,她看见自己的轮廓在金属表面微微扭曲,就像那些被时间篡改的记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长官接下来要说的应该是——别紧张就当作是一场面试。”这个念头像一颗子弹击穿了她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