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宏伟蓝图(第2页)
那些被退回的方案书上,“驳回”两个大字总是写得龙飞凤舞,笔迹分析系统显示,管理层签字时的力度比平时重 37%——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权力的触感”。
最精彩的莫过于项目评审会。技术主管们战战兢兢地汇报完方案后,高管们一定会像约好了似的,轮流表演“鸡蛋里挑骨头”的绝活。
有个总监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随机否决算法”,确保每个项目至少被毙掉三次才能通过——美其名曰“精益求精”。新风系统在此时总会突然加大功率,仿佛连机器都受不了这股子装腔作势的酸腐味。
更绝的是他们的“创意加码”绝技。技术人员要个螺丝刀,他们非得让人连机床一起造出来;申请延长两天测试时间,得到的批复一定是“明天就要结果”。
这种“不给马吃草还要马儿跑”的管理艺术,简直可以写进 mBA 反面教材。
有个项目经理的智能助理甚至偷偷安装了压力监测,数据显示每次刁难完技术人员后,他的多巴胺分泌量能飙升到约会时的水平。
办公区的智能饮水机都学会了看人下菜碟——给管理层泡的是现磨蓝山,给技术员们的则是速溶咖啡,还“贴心”地调成了洗碗水浓度。
最讽刺的是,他们给战术人形设计的情绪模块都比对真人技术员的态度更友善。
至少人形们还能得到定期的维护保养,而活生生的技术员们连请个病假都要过五关斩六将。
监控摄像头默默记录着这一切:技术员们对着电脑屏幕咬牙切齿的样子,管理层在办公室里举杯庆祝又一次成功“管理”的得意嘴脸,还有茶水间里那台总是“恰好”在技术员想喝咖啡时故障的智能饮料机。
这些画面要是剪辑成片,绝对能拿下“最佳职场黑色幽默奖”。
就连公司的 Ai 系统都看不下去了,有次某个技术员提交的代码被无理驳回后,所有打印机的出纸口突然集体吐出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建议把管理层的脑子也拿去 git 回滚一下”。
在火神重工那些锃光瓦亮的总部大楼里,有个公开的秘密:真正让公司运转的不是那些在会议室里指点江山的精英,而是车间里满手油污的“螺丝钉”们。
那些穿着定制西装的高管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技术人员熬通宵做出来的成果,包装成自己英明领导的证据。
智能工厂的数据看板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每当某个管理层在演示会上夸夸其谈时,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就会“恰好”发生点小故障——不是焊接偏差了 0.1 毫米,就是涂装多了道划痕,仿佛这些钢铁家伙也在用它们的工业语言表达抗议。
新风系统勤勤恳恳地过滤着空气,却怎么也滤不掉弥漫在车间里的那股子“你行你上啊”的怨气。
销售部的 ppt 做得越来越炫酷,动不动就是“革命性创新”“行业颠覆者”之类的华丽辞藻。可惜客户们的验收仪器不吃这套,该检测出的瑕疵一个不少。
有个技术员偷偷在测试报告模板里加了段隐藏代码,每次检测到夸大宣传时就会自动弹出“战报可以说谎,但战线不会”的提示。
最讽刺的是高管们的“用户体验之旅”。
他们戴着安全帽在车间摆拍的照片,活像是野生动物园里的观光客。
照片里永远捕捉不到的是,当他们离开后,技术员们对着他们摸过的设备进行二次消毒的场景。
智能监控系统默默记录着这一切,数据分析显示,管理层巡视过的生产线,次品率总会神秘地上升 0.5%——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领导效应”。
会议室里的全息投影还在循环播放着精心剪辑的宣传片,画面里的产品完美得像是来自未来。
而在实际使用现场,客户们的表情从期待到困惑再到愤怒的转变,简直可以做成一套表情包。
有个工程师甚至在用户手册的扉页用显微字体印了句真相:“本产品实际性能约为宣传片的 62.7%,具体以实物为准。”这大概是他能做出的最温和的反抗了。
就连公司的 Ai 客服都学会了这套话术。
当客户投诉产品不符预期时,它会彬彬有礼地回应:“感谢您对我们宣传创意的认可,现产品正在努力向宣传片靠拢中。”而仓库里的库存数据不会说谎,那些因为实际性能被退回的产品,正在默默堆积成一座讽刺的纪念碑。
这种场面真的是活像是隔壁那位整天自封“南亚小霸王”的印度老哥,吹起牛来连草稿都不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