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盗火派的野望

在卡特派系那个阴暗潮湿的地下会议室里,墙上的欧洲地图已经泛黄卷边,但那些用红笔圈画的“未来疆域”依然鲜艳得刺眼。

 

十几年来,他们像守着一锅永远煮不开的水,时不时就要掀开锅盖看看——虽然每次都是失望,但那份执念却越熬越浓。

 

新风系统早就积满了灰,吹出来的风带着股霉味,跟这群人脑子里的陈年怨气倒是绝配。

 

他们的“复仇计划书”每年都要更新一版,厚度从最初的十几页膨胀到现在堪比电话簿。

 

最新版本里甚至加入了“如何用遗迹科技复活苏联”的荒诞章节,还附上了红场阅兵式的3d模拟图。

 

智能投影仪老化得厉害,播到关键处总是卡顿,活像他们永远停滞不前的“伟大计划”。

 

最讽刺的是那面“荣誉墙”,挂满了各种自制勋章——“幻想征服者”“嘴炮将军”“地图开疆特别贡献奖”。

 

有个老参谋每天都要擦拭那枚“未来元帅杖”,擦得金属镀层都快掉光了。

 

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战备物资,罐头早就过期,军装也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唯独那份野心依旧“保鲜”。

 

这些年他们过得确实不如意,像一群被时代抛弃的老古董。

 

每次同学聚会,看着其他派系的人谈论着新式装备和现代化改革,他们只能就着伏特加咀嚼当年的“辉煌”。

 

这种落差感慢慢发酵,最终酿成了现在这坛又酸又涩的“复仇烈酒”。

 

卡特的终端里存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全是各种极端方案的推演视频。

 

这样的环境塑造了一群堪称疯子的群体。

 

在他们的眼里面,只要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就都是可耻的投降派,那简直跟杀人父母断人财路的程度要差不多了。

 

由此可见,叶戈尔在面对投降之人会做出什么选择了。

 

但这些人可意识不到。

 

这些软骨头们缩在掩体后面,把投降书改了一遍又一遍,从“有条件投降”改到“无条件臣服”,就差没写上“求当看门狗”了。

 

有个前高管甚至把自己的名牌手表摘下来当贡品,结果被叶戈尔麾下的士兵一枪打碎——精准得像是故意羞辱。

 

监控画面里,这些人的表情从谄媚到惊恐的转变,简直能做成表情包合集。

 

最讽刺的是他们的“生存策略手册”,里面写满了如何左右逢源的技巧。

 

现在这本烫金封面的精装书正被用来堵墙上的弹孔,纸页间渗出的血迹把“灵活变通”四个字染得通红。而真正的战士们早就看透了:在这片战场上,膝盖越软死得越快,腰杆越直活得越久。

 

仓库角落里堆着的白旗,现在成了最好的拖把布。

 

那些精心准备的投降演讲稿,被撕碎了当引火纸用。有个投降派偷偷藏了面白旗在战术背心里,结果流弹正好打在那个位置——仿佛连子弹都在嘲笑这种懦弱。

 

走廊里,回荡着处决的枪声,每一声都像是给活人上的生动一课: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战场上,尊严有时候比防弹衣还管用。

 

这便是投降派的最终下场。

 

而如果不投降选择抗争到底呢?

 

那就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在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突袭战打响之前啊,叶戈尔瞅着陈树生,心里头那股子不屑劲儿,就跟冬天里没烧透的煤球似的,直冒火星子。

 

他心里头明镜儿似的,知道陈树生这小子或许有那么点作战的本事,毕竟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过的,多少都有点保命的手段。

 

可这年头,像陈树生这样能摆弄两下枪杆子的人,那还不是跟地里的野草似的,一抓一大把?会打两枪就能算是有作战能力了?

 

叶戈尔心里头直犯嘀咕,觉得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在他看来,陈树生那点所谓的“作战能力”,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根本上不了台面。

 

至于陈树生的指挥作战能力嘛,叶戈尔更是嗤之以鼻。他心里头琢磨着,就陈树生那副文文弱弱的样子,能指挥出个啥名堂来?

 

说不定到时候还得靠自己给他擦屁股呢。

 

他压根儿就没把陈树生当回事儿,觉得陈树生顶多也就是个给自己添点小麻烦的角色,就像夏天里嗡嗡叫的蚊子,虽然烦人,但也就那么回事儿,咬一口顶多痒痒一阵子,还能翻出啥大浪来?

 

叶戈尔每天看着陈树生在那儿忙前忙后地布置战术,心里头就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