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111章 治水(第2页)

王伦很清楚,性情无常的黄河母亲绝不可能会一直似最近二十年这么安宁的,北方气温降低,也稍微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黄河中下游降水少,河流水势不会突然暴涨。

所以他拼命鼓励民间使用煤炭,派出勘探人员,在河东、漠南、辽东、山东、陕西、黔中等各地寻找煤矿,几乎是在强制性地要求百姓使用蜂窝煤,出台了比前宋更加严格的山林树木保护制度。

这样一来,起码在百姓燃料需求方面,尽可能地保护天下各地、尤其是黄河两岸的植被,防止黄河中游的进一步沙漠化。

云中、五原这两个河套平原大府,朝廷也强制性地要求百姓必须种植“草方格”,每户百姓每年种植一定面积,朝廷就给予赋税减免等各种优惠。

为了预防黄河突然改道,王伦又派了雷横与翟源,沿着山东行省境内的黄河故道进行巡视,不允许百姓在黄河河道内开荒,禁止民间破坏河道,并组织沿岸百姓对河道干涸地段进行了淤积挖掘与疏通。

王伦甚至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人为进行黄河改道,防止黄河冲入淮河,无论如何,都要保护淮河流域。

虞衡寺已经在他的要求下,对秦汉以来有文字记录的黄河改道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并大致绘制出了历史上黄河水患对中下游影响的区域,也就是“黄泛区”。

这个“黄泛区”的大致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宋真宗时期的水利专家、祠部员外郎李垂发现,六月中旬以后,黄河水是带着矾腥的,所以称之为“矾山水”。

而历史上黄河水患多集中在夏秋时节,所以山东、河南、淮北三行省的官府对土层挖掘,品尝土味,凡是有矾腥味道,那基本就可以认为是曾经被黄河淤泥冲刷过了。

也就是通过这张粗略的“黄泛区”地图,王伦才意识到,为什么秦始皇要去封禅泰山、而泰山在华夏文化中有着这么崇高的地位了。

因为泰山是当真牢固地抵抗了黄河水的冲击,黄泛区在开封府以东分为南北两段,不能连接为一片,就是泰山所在的山岭高地在啊!

朝廷重视黄河,以埽场的方式分段设置防汛民夫、监测、巡视、预警等制度,自然也不会忘记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