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137章 宰相病
就好比河东行省武川府的昭君驿,那位丁驿吏,由于他本人自愿落户武川府,所以朝廷就按照制度给他分配土地,这个土地使用权一直持续到他没了后代为止。
现在朝廷希望在边疆之地出现大规模的似丁驿吏这样的镇户,镇户子弟享有诸多特权,要承担的责任只有一个:军屯的同时自动拥有军籍,是要接受朝廷免费征召的。
可以说本朝的镇户与明朝的卫所兵大致相同,不过王伦也打了一个重要的补丁,镇户子弟参加吏员考试成为官吏后,并没有任何歧视性的限制条件,持续五代人后就放开转为民户的许可。
简而言之,朝廷给予镇户至少五代人享受诸多优惠待遇的条件,考虑到未来必然出现的战事停歇、军事松懈、军队战斗力无法长久保证,那么朝廷就可以将不能随意变动户籍的镇户转为民户,重新招募新的镇户,从而保证总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关于五代人这个条件,王伦与众臣商议讨论了许久,其实五代人的时间也不算长,一百年的时间,差不多也足够朝廷对某一地区完成较为深入的汉化了。
就好比燕云十六州被收复之后,为了弥补南北间隙,朝廷对这一地区的各种政策制度从不区别对待,既不刻意优待,也不刻意压制,官方的舆论宣传也不故意做出区分。
朝廷禁止了民间对燕云十六州汉人的各种轻蔑称呼,在这一地区的吏员考试,对考生的条件稍微放宽了一些,同内地府县一样,兴办文教,鼓励农工,首先让燕云十六州所属诸府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同内地差距缩小。
而且朝廷对外用兵,多有来自燕云十六州诸府县的民兵和百姓,士兵们获得战利分配和赏赐,从未区别对待。
这种不区别的一视同仁的对待,既不会让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有人上人之感,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与中原的疏离,至少洪武年间出生的新一代,在接受了朝廷的新式教育后,已经对中原产生了很强烈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