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明清野史
第339章 头号悍匪落网记(二十一)(第3页)
白宝山与其他犯人关系不睦,唯独对李清亮“知无不言”。据李清亮追忆,白宝山对各类枪支皆怀有浓厚兴致,“求知欲”甚为强烈,多次向他了解各种枪支的使用方法。
白宝山不仅向李清亮打听北京军事单位哨兵的值勤情况,还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李清亮在与白宝山的交谈中,无意间透露了一些关键信息,比如哨兵上岗时通常只携带枪支而不装弹药。
白宝山对白清亮说,他出狱后打算针对石景山附近的军营下手,因为那里的哨兵警惕性最低,更容易将枪支搞到手。他甚至还提到了具体的作案手法,比如“迎上去打”,以确保能够迅速制服哨兵并夺取武器。
当我们将白宝山的这些言论与北京发生的一系列袭军袭警案件进行对比时,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他当年所说的话和日后所做的事竟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甚至连一些细节都没有改变。
这让人不禁感到毛骨悚然,仿佛他早已精心策划好了这一系列犯罪行为。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清亮由于刑期较长,至今仍在狱中服刑,他根本不可能知道白宝山在外面所犯下的罪行。但他所描述的这些情景,却与白宝山的整个犯罪过程如出一辙,没有丝毫偏差。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愿意相信白宝山所说的“出狱时抱着两个想法”是真实的。
也许在他内心深处,确实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动机和心理因素,导致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无论如何,他的行为都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白宝山出狱后,对附近的银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然而,银行的实际情况与他在狱中的想象存在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