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瑞州北上,朱厌朱棣投孟!(第2页)

朱棣连忙接过蜡丸,用匕首挑开时,一股熟悉的墨香扑面而来——那是朱元璋惯用的松烟墨,带着淡淡的松节油气味。

信纸是糙纸,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还能看到几个被墨点盖住的错别字,正是老朱那标志性的“军汉体”。

“老四见字如面:瑞州停战甚好,赵雍那老小子是头犟驴,能让他松口不易,你且整顿兵马,即日北上入潞州,听孟章调遣。”

“记住,孟章是你长辈,当年在潞州之战救过你大哥的命,见了面要行晚辈礼,不可放肆。”

信纸开头的语气还算温和,到了后面却突然严厉起来。

“前不久折了五千精锐,常遇春断了条胳膊,现在大玄主力抽不开身,你现在带的这三万偏师,是咱家眼下唯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务必给老子长长脸面!”

朱棣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白,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信里没骂娘,已经是天大的宽容。

“少渠帅,弟兄们都收拾好了!粮草够吃三个月,甲胄也让铁匠补好了,就等您下令开拔!”

就在这时,营外传来厉虎的大嗓门。

走进帐内的厉家三兄弟,个个身上都带着伤,厉鹿胳膊上缠着浸过麻油的布条;厉羊腰间的箭伤刚拆了线,还在小心翼翼地避免用力;唯有厉虎精力旺盛,正把玩着一把新磨的环首刀,刀鞘上还挂着个铜铃,走起来叮当作响。

“少渠帅,真要去投孟章?”

“那老小子当年总说主公太狠,现在见了咱们,指不定怎么拿捏呢。”

走进大帐的厉虎挠着头,有些不情愿的抱怨道。

“父命难违,再说孟章虽与咱家分道扬镳,但毕竟都是太平教出来的。”

“当年张角师公传教时,讲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咱们头上都裹过黄巾,这点情分还是有的。”

朱棣悠悠叹了一口气,将信纸拍在案上。

“厉虎将军,明日一早整顿兵马,咱们撤出瑞州城外的营盘,往东北的潞州方向开拔。”

“厉羊将军,你带探马先行,去跟潞州黄巾军的前哨接洽,就说‘大玄黄巾朱棣,奉父命前来投奔孟总帅’。”

他想起父亲信里特意嘱咐的“香火情”,忍不住笑了笑——当年黄巾军刚刚在潞州起义的时候,孟章是先锋大将,朱元璋只是个管粮草的小卒,这声“前辈”确实该叫。

“少渠帅,潞州多山地,咱们的骑兵不好展开,要不要让斥候先去探路?按兵法当说的,‘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就在这时,厉鹿忽然开口,这些年厉家兄弟虽在战场打滚,却没忘了跟着军中先生学兵法。

“早就安排好了,孟章派来的向导已经在营外等着了。”

朱棣挑了挑眉毛,手中指向舆图。

正说着,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比寻常战马更显剽悍。

“少渠帅!朱厌将军到了!带了五千精锐骑兵,说是主公派来的援军!”

帐外的亲卫一脸欣喜地跑进来禀报。

听到这话,主位上的朱棣的眼睛顿时一亮,连忙起身迎出帐外。

只见营门口立着个铁塔般的汉子,身披亮银甲,手持一柄看起来就沉重无比的天倾白首棍,腰悬两柄短斧,胯下黑马打着响鼻,正是朱元璋前不久刚刚收服本家大将朱厌。

此人是朱元璋的远房侄子,据说天生神力,甚至曾经还一度在大玄战场上与李元霸硬碰硬了几招。

“四公子!”

“主公怕您人手不够,特意让我带五千‘三千营’骑兵前来助战,这些弟兄都是从卫所里挑的精锐,每人配两匹战马、三石弓,还有十支穿甲箭!”

朱厌翻身下马,抱拳行礼时甲胄碰撞作响,他说的“卫所”是如今朱元璋麾下的一种军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为兵,算是兵农合一的古老制度。

朱棣看着朱厌身后的三千营骑兵,个个腰杆笔直,甲胄锃亮,腰间的箭囊鼓鼓囊囊。

他认得这种“三千营”的装束——头盔上插着红缨,甲片用铜钉固定,正是大玄黄巾军最精锐的配置,比他麾下的普通步卒高出三个档次,亦是朱元璋手中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