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乡下进城,恐怖的潞州底蕴!(第3页)
“孟帅打下乾州后,把皇城里的工匠都迁来了。”
“现在潞州有铁匠坊大小型三百余处,木匠坊二百余处,连打造弩机的‘机巧坊’都有五十余处,每月能造强弩三千张,箭簇十万支。”
蓐收指着街边的作坊。
朱厌突然停在一家店铺前,盯着门口挂着的盾牌出神。
那些盾牌是圆形的,用铁皮包裹着木心,上面还刷着桐油防水,边缘镶着铜边——这是“步兵盾”,比他们用的藤牌坚固十倍,可重量却轻得多。
“这盾……得二十斤吧?”
朱厌伸手想去掂掂,被掌柜笑着拦住。
“将军好眼光,这是‘镶铜盾’,用的是乾州禁军的法子,木心是泡过桐油的桑木,外面包着熟铁,轻便又结实,寻常弓箭根本射不穿。”
掌柜大笑着拍着胸脯。
“咱这店里,从盾牌到盔甲,都是按禁军制式打造的,保准耐用!”
朱棣等人一路走一路看,嘴巴就没合上过,他们见过穷的,见过富的,却没见过像潞州这般,连寻常士兵都能用上禁军装备的地方。
厉虎更是像丢了魂似的,见着什么都新奇,一会儿摸摸人家的铠甲,一会儿问问弩机的射程,活脱脱像个进了城的乡下小子。
到了中军大营,蓐收领着他们穿过辕门,眼前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校场。
校场上的士兵正在操练,他们穿着青色战袍,手持长戟,队列整齐如刀切,操练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这是‘青鳞营’,孟帅麾下的精锐之一。”
“他们穿的是‘细鳞甲’,用的是‘马槊’,都是从乾州皇库运回来的好东西。”
蓐收指着那些身上带着特定的一种纹路的士兵。
朱棣注意到这些士兵的马槊杆上缠着防滑的布条,槊头上的血槽闪着寒光,显然是久经战阵的利器。
更让他惊讶的是,校场边的兵器架上,竟整齐地摆放着投石机和床弩——这些重武器通常只有攻城时才会动用,而潞州的中军大营里竟像摆玩具似的摆着一排。
“蓐收将军,这些……就是潞州的王牌部队?”
朱厌忍不住问道,他觉得这些士兵的装备已经够好了,比他们的三千营强太多。
“那才是真正的王牌——龙骧总帅直属的十万青龙军团,驻地在‘青龙堡’,寻常人进不去。”
蓐收却摇了摇头,指着远处一座被高墙围住的营地。
“去年乾州之战,青龙军团以一敌三,硬是挡住了大乾禁军的反扑,还缴获了无数军械。”
“现在军团里的粮草,堆得比小山还高;兵器库里的刀枪剑戟,能武装五十万大军;就连战马,都有将近十万匹,全是从乾州皇苑里牵出来的良种!”
蓐收拍着胸脯。
“因此如今孟帅麾下这支青龙军团的士兵,穿的是‘山文甲’,用的是‘破甲箭’,连战马都配着‘马铠’。”
“孟帅从乾州运回的最精锐装备,几乎都给了他们,光是打造这些装备的银子,就够寻常州府用十年了。”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
“山文甲?”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这种铠甲由多片甲叶像山纹一样叠加而成,防护力极强,他只在《武经总要》里见过图样,说是只有皇帝的亲军才能装备。
“还有破甲箭,那箭头是用‘灌钢法’打造的,能射穿三层皮甲!”
“咱大玄黄巾军全军,能有数千支就不错了,他们……他们竟是全员配备?”
厉鹿读过兵书,知道这种箭簇的厉害。
“不光如此,青龙军团还有五千人马具装重铠的‘重骑兵’,人马都披甲,冲锋时能凿穿敌军阵型,去年在乾州城下,就是这支部队冲垮了大乾禁军的防线。”
蓐收笑着点头。
朱厌听得眼睛都直了,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支重骑兵,可打造一匹战马的铠甲就需要百斤精铁,手握数十万大玄黄巾军的朱元璋攒了三年都没攒够一千阉割版重骑兵的数量,而潞州竟单单一支青龙军团就有五千这样的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