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章 这幅董其昌不简单(第2页)

 陈阳凝神细看,被画中那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深深震撼。他发现董其昌在这幅画中运用了极其高超的留白技巧,整个画面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虚空的想象,虚实相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画中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水波都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繁冗和造作。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手法,正是董其昌“南宗画派”理论的完美体现。

 但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颇具书写意味的用笔,辗转腾挪,挥洒自如,充满了自信。

 陈阳仔细观察着每一笔的走向和力度,心中对董其昌的笔墨功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种书法入画的技法,将文人画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每一笔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既有书法的韵律美,又有绘画的形象美。

 他能感受到董其昌在作画时那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和信心,那种笔下无滞的畅快淋漓。这种笔法的背后,是几十年深厚功力的积淀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

 因为恰到好处地把握了速度、力量和水份,墨色显得格外的淹润通透,松秀而不轻薄,仿佛春雨乍过朝露初降般清爽润泽,画品极为高洁。

 陈阳被这种墨色的层次变化深深吸引,他看到了董其昌对水墨技法的完美掌控。浓墨处厚重而不呆板,淡墨处清雅而不寡淡,每一个层次的墨色都恰到好处地表现着画面的空间感和质感。

 这种墨色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技法的高超,更体现了画家内心的纯净和高雅。陈阳在心中暗暗赞叹,这样的墨色效果,即使是现代的画家也很难达到,这正是古代文人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未落年款,从笔墨书法看,应是董其昌盛年画艺大成后得意之作。

 “老贾,这次你可捡到宝了。”杜明德的声音有些发颤,他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轻触画作边缘,生怕一个不慎就损坏了这件珍宝。

 “这纸张的质感…这墨色的沉淀…天哪,我做了三十年古玩,从没见过保存得如此完好的明代真品。”他的手指在空中微微颤抖着,不敢真正触碰画面,“你看这墨色的层次感,深浅有致,浓淡相宜,绝不是后世仿品能够达到的境界。”

 贾老板捋了捋山羊胡,眼角堆起笑纹,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得意劲儿:“嘿嘿,那老农当时穿着打满补丁的中山装,手里还拿着烟袋锅子,说是他父亲解放前从地主老财家里搬出来的东西。”

 贾老板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他还告诉我,当年那地主临逃跑前,把这些画都藏在了老宅的夹墙里,一藏就是几十年,直到前些日子翻修房子才发现。”

 贾老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一眼就看出了这是董其昌真迹没跑,那笔法,那意境,绝对错不了!这五幅画里,我就指着它发财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