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世界观与编年史(第2页)

 要知道,故事所在的世界,并非是完全脱离于现实的。

 无论这个故事多么离奇,只要是有人类存在,就一定有着当下的影子,一定有着当前文明的基因。

 所以构建一个故事中的世界,堪比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

 “世界观”的编写就是创作最开始的工作,他们要重新建立这个新世界。

 因为有了外星人的入侵,在这个危机的影响下,构成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都要重新梳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外星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小到衣、食、住、行的变化,都要因为这个危机的发生而做出合理的想象。

 观众们在电影中能够看到的,只是这个系列的冰山一角,而在冰山一角下面的庞大实体,就需要仰仗“世界观”的夯实。

 在这方面,仅靠《三体》小说的作者刘慈欣来创作,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小说只是小说,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面面俱到地交代清楚。

 特别是大刘的小说更多还是注重于场面性,是对社会大潮流的想象,所以在细节这方面还需要其他人来帮忙填充。

 “所以我们首先就要编出《三体》系列所对应的这部分编年史,然后再反复填充、打磨,直到每一个阶段都无限趋近于完美。”

 王皓看着在场的几个总策划部的成员,郑重地叮嘱道。

 前世,《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那么成功,对于世界观的仔细打磨,正是其核心因素之一。

 在那部电影里,每一处细节,都能看出整个剧组团队的用心与思考。

 而相比之下,同样是号称电影工业化的《封神》,却仅仅只是将世界观的打磨局限于服饰、武器、建筑装饰等明面上看得到的内容。

 对于故事中的社会背景,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却是忽略无视,以至于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中,看似华丽绚烂,实则空洞无物,充满了轻飘飘的虚浮感。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人爱她的国家,并非是因为她的伟大,而是因为她是祖国’。

 每一个人都是由环境构成的,每个人身上都会体现时代的烙印。

 所以只有把世界观这个东西想得特别清楚。我们在做剧本的时候,才能基于时代背景,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应该会有什么反应,不同的角色会做出什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