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绿幕前的拍摄工作(第2页)

 而要说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这种技术的,那就不得不提到冯大炮的那部《天下无贼》了。

 和王皓的这部《源代码》一样,《天下无贼》的故事,大部分也都是发生在火车上。

 像这样的大片,拍摄周期起码要三、四个月,如果全部都采用实景拍摄,以国内铁路运输的繁忙程度,根本就不可能专门搞辆用来拍电影的火车在铁路上跑那么长时间。

 再加上《天下无贼》是部商业大片,对于摄影、灯光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的实景拍摄很难达到那种效果,摇晃的列车对于拍摄工作也不友好。

 所以冯大炮只能在上京小汤山附近租了一个8000平米的大摄影棚,然后在摄影棚里,也搭建了一辆40多米长,包括软卧、硬卧、餐车、硬座4节车厢在内的老式绿皮火车。

 《天下无贼》大部分的戏,都是在这4节车厢里拍摄完成的。

 至于电影最终如何呈现出火车在铁路上行驶的效果,那自然是通过绿幕拍摄,拍完后再把影片转换成数字格式,将绿幕背景扣掉,替换成在甘肃拍摄的实景了。

 王皓这部《源代码》的拍摄方式,真要说起来,其实和《天下无贼》的制作方式差不了太多。

 无非就是列车更先进点,电影的光影质感更现代点,特效场面更大一点。

 也就在王皓和摄影、特效组沟通的同时,用于拍摄的绿幕很快也被支了起来。

 6米高、15米长的大绿幕,被框架拉得平平整整的,仿佛像是两面绿色的墙壁,屹立在列车模型的两侧,将其夹在中央。这拍摄用的绿幕,必须像这样拉得平平整整的,不能有半点的褶皱、凹陷。

 同时在布光时,也必须用大量的灯光将整块绿幕均匀、干净地打亮。

 只有这样,才能在拍摄的过程中保证幕布上不会出现阴影,否则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抠图就会抠不干净,留下碍眼的黑块。

 关于这些,王皓的幕后团队之前便已经吃过教训了,如今操作起来,却是严格按照工业化的流程制度办事,一板一眼之间尽显熟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