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3页)
当然啦,你们是察觉不到这一点的,这是摄影、灯光和后期特效处理部门需要关心的事情。
对于你们这些使用这个设备的演员来说,它还有另一个更实用的功能。”
王皓将景恬几位主演领到了“光球”的近处,让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这个设备。
“除了更好地打光以外,这个设备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让演员更加容易入戏。
过去拍摄有着大量特效的科幻电影,一般都是采用绿幕的模式。
演员待在全是绿色幕布,或者是绿色道具的拍摄现场,想要把戏拍好,往往就需要有着强大的无实物表演能力。
毕竟没有外部环境,甚至是对手演员的配合,你得在脑海里想象那一画面,然后将自己带入进去,对着空气说话或是做动作。
这对于很多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都是很难的,更何况是那些没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
听闻这话的刘火华忍不住点了点头,他毕业于央戏表演系,也算是科班出身,无实物表演,那是他们平时上表演课的主要内容,对这个的困难之处自然是极为了解。
“而如今有了这个就不同了,‘光球’的面板能显示出诸如太空、宇宙飞船内舱等画面,演员在光盒里表演时无需面对绿幕想象画面,更有身临其境感。
剧本里面不是有靠近太空站的戏份吗?
拍那个戏份,你们人待在‘光球’里面,就能看到太空站离自己越来越近,这个时候需要看着太空站的某一处,或者是伸手去抓一个门把手。
过去用绿幕时,这个镜头就只能靠演员自己想象面前有一个空间站,有一个门把手,而现在尽管拍摄现场也没有这个门把手,但起码你们作为演员能看到它的样子了。
另外特效电影的拍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导演在现场的时候,因为绿幕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不知道演员表演所呈现的最终效果是什么样的。
毕竟这电影画面后期还要再加上特效,有时候即便演员的表演和特效并不怎么协调,电影都已经拍好了,再重新返工也很麻烦,就只能看得过去就可以了,这就让国产电影有特效画面的部分看起来很假。
如今有了这个,我们导演坐在监视器里面,借助屏幕播放的事先处理好的特效素材,也能更准确地判断你们的表演十分合适了。”
王皓对于“光球”的解释,实际上也只是简略地说出了它的一部分优点。
真正在拍摄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在景恬等人的实际体验中,才能感觉到这个专门为《地心引力》研发的设备,究竟是有多么优秀。
果然科技是生产的第一推动力,过去国产电影的拍摄制作,哪里有这么高大上的现代化设备。
有了“光球”,星河影业的电影制作部门,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当然,有优点,自然也就有缺点。
“光球”内壁显示出来的画面还是比较粗糙的,这其实也是Led灯本身的缺陷,像素过低,噪点过多。
并且它们会根据角度的不同而突然改变颜色,在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改变还都不一样,产生的效果还是蛮奇怪的。
相比于传统的打光模式,有几次剧组的幕后都必须给Led灯光加柔化才行。
不过剧组的灯光指导和摄影也发现了,很多时候这种奇怪也并非是坏事。
相反,因为灯一多,混在一起,这些Led灯有时候也会呈现更好看的画面效果,是过往的打光模式所无法做的,这也算是一种意外之喜吧。
反正身为导演的王皓能在监视器上看到演员和太空背景的融合,演员们也因为这个高科技道具更容易入戏。
至于那些问题,“光球”只是辅助,等到电影进行后期制作时,那些Led屏幕所播放的背景,都会通过Cg渲染来调整,好让观众看起来会更真实,更像是在太空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