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即将到来的暑期档

 第491章 即将到来的暑期档

 对于一家电影公司或者影视行业来说,电影工业化这东西,有利,也有弊。

 利的一方面,是制片流程的规范化,可以大大保护影视公司的利益。

 先进的制片管理系统,如星河集团的好制片软件,能够帮导演以及制片人将触手延伸到剧组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强他们对于剧组的掌控力,降低剧组某些成员对于资金的贪污可能。

 编剧团队模块化生产,如漫威和星河集团的剧本工厂模式,世界观架构师+情节点金手+台词医生分工,比传统编剧的创作效率至少提升了5倍。

 动态3d分镜预演系统,提前模拟拍摄过程,降低后续制作时的损耗可能。

 还有虚拟制作技术、数字渲染素材农场、衍生品生态链……

 等等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影视剧的制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消除了拍摄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同时实现了制作经验的可累积性和可重复性,大大提升了新人的培训学习效率。

 至于弊的一面,电影工业化体系,既然带了“工业化”三个字,那就是将电影的制作比照着工厂的流水线来进行了。

 然而电影又属于一种创作的艺术,一旦进入工业化流程,首先就会陷入因循守旧的漩涡。

 依照星河集团数据部门对于业内的统计,近几年以来,无论是华夏影视市场,还是国际影视市场,ip化、续集化的作品始终是占据了电影排行榜的前列。

 抛开【漫威电影宇宙】和【星河电影宇宙】不说,《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功夫熊猫系列》……

 可以看到的是,对于续集的依赖导致创新萎缩,市场上的原创剧本占比,已经跌到了14.7%,并且还在逐年下降。

 未来对于电影系列的重启和老电影的翻拍,特别是将外语电影翻拍到国内,必然将会成为新的主流,

 然后是类型片的“同质化陷阱”。

 根据星河集团编剧部门从近几年的热门电影中所提取、总结的经验,“大场面+大明星+喜剧”,无疑是电影爆火的万金油公式。

 当然,市场的不同,导致这个万金油公式的比例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像是在华夏,万金油公式就呈现“大明星>喜剧>大场面”的趋势,其中“大明星”换成“流量明星”也同样适用。

 而在好莱坞,主要还是以“大明星=大场面>喜剧”的趋势为主。

 如此自然就导致了电影类型的坍塌。

 影视制作公司所热衷投资的影视项目,科幻、奇幻和喜剧形成头部类型虹吸效应,占比超60%。

 古装仙侠和都市爱情因为较高的服化道重复使用率达和广告植入率成为了腰部类型避险选择,占比达30%。

 至于尾部类型的荒漠,就只剩下了历史、现实主义、纪录片、戏剧电影、方言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等小众题材。

 另外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加上“同质化陷阱”和“ip续集”漩涡,又会导致审美风格的趋同。

 按照星河集团下属服化道制作工厂的统计,近几年来,有关仙侠剧的服饰多样性已经下降了55%,电视剧中服饰的颜色和款式,很少会再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基本上是影视城的服化道公司库房里有什么存货,就用什么。

 如此导致那一批同时拍摄的影视剧,往往就会发现剧中的美术风格几乎趋近于一致。

 而这些弊端,也将会导致观众们陷入审美疲劳周期。

 这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比较广泛的数据支撑,但有着后世记忆的王皓知道,未来【漫威电影宇宙】的作品逐渐走上下坡路,也有着这方面的原因。

 毕竟工业化的视听轰炸,也是存在着边际效应的。

 当爆炸戏份和大场面的密度从每10分钟1场增至每五分钟1场,再到每两分钟一场。

 当战斗和冲突持续不断发生,整体故事剧情始终维持在紧张阶段后,观众的情绪拨动峰值时长,反而会有所缩减,并且对于下一部作品的期待感也会先一步降低。

 当然,无论是弊还是利,电影工业化这东西,首先还得是“有没有”,然后方才有资格探讨“好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