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中华儿女多奇志(第2页)
“看到你种树的事情,我就想起了一个人。
那还是十多年前吧,我刚参加工作没多久,跟着师傅一起跨省追捕一个逃犯。
我们一追一逃,好不容易把人给逮住了,却是陷入了沙漠之中。
万幸是在水干粮尽之前,遇到一老爷子,被他带回了住处,捡回一条命。”
史强的声音不急不缓,台词清晰且富有感情,带着强大的感染力,让伊文斯和大银幕前的观众忍不住就沉浸在他所描述的故事中。
“获救以后,我们就只觉得自己是受上天眷顾。
因为问那老爷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荒漠,你知道他说什么吗”
史强自问自答道:“原来他和你一样,也是种树的。”
“只不过人家老爷子可比你苦多了,二十多年前,陕北附近这一大片,那都是黄澄澄的沙漠,连水都没有。
当时老人家种了2000棵树,第二年就死了1999棵。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赶着一套驴车,带着家人和所有的家当,走进了这片沙漠,开始和老天爷较起了劲。
那时候这地方的环境恶劣的很,方圆几公里就只有他们一户人家,因为没有水源,只能用一堆啤酒瓶从很远的地方打回来,然后省着用,情况严重到洗碗都是用的沙子。
但就算是这样,老爷子也没有放弃,哪怕一年只能活下来0.05%的树,依旧是每年重复地种着树。”
史强的声音戛然而止,同时他们所乘坐的吉普车也停了下来。
“下来看看!”
伊文斯和他一起下了车,镜头画面切换到车外。
两人的面前是一个小农场,有居住的小院,还有菜地、仓库、羊圈、鸡棚……周围则是已经茂密的林场。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只有鸟鸣声和牛羊的叫声,宛若世外桃源。
而细细看去,虽然雨水节气已过,万物并未真正苏醒,还是一幅“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但光是这景象,已经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华夏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南缘。
“看那边!”
史强伸手指了指农场后方最高最挺拔的那颗树。
“20多年过去了,老人家当年种下的那颗唯一活下来的小树,已经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再看看这周围,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老婆种下来的,还活着的树。
而这一整片沙漠,已经从寸草不生的荒漠,被他们一家人子孙四代种成了稀稀落落的林场。
这片沙漠叫毛乌素,这个老人叫郭成旺,今年已经91岁,却依旧还在种树。”
他带着伊文斯走进了那个农家小院,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十分耀眼。
“史队长,你来啦!”
一个接近四十岁的成年男子听见外面的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史强后连忙喊道:
“老爷子刚刚还在念叨你,说是你要带个朋友过来。”
“这位是郭成旺老先生的孙子,这位是来自意大利的伊文斯。”
史强为二人做着介绍,然后在郭老先生孙子的带领下走进了屋子。
屋里,九十多岁的老先生精神头还不错,见到史强之后,竟然还能想起当年的事情,询问起他的师傅如今怎样了。
几人坐着聊了一会儿后,老先生的孙子又带着史强和伊文斯二人参观了一下这个农场。
其中一间破旧垮塌的砖瓦房给他们和大银幕前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他们以前居住的老宅,据郭老先生的孙子回忆,当年光是用驴车来运这盖第房子的砖头,就费了全家人两年多的时间。
而如今这老房子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房子旁边的那一堆当年用来运水的啤酒瓶,却依旧见证着郭老先生一家的艰辛和这片森林的来之不易。
它就像是一个圣坛,一座丰碑。
“有什么感想”
史强带着伊文斯重新走到了小院的大门前,面对着门外的森林,如此问道。
伊文斯看着那些郁郁葱葱的林木,还有其间自由翱翔的飞鸟,以及偶尔闪过一道影子的些许小动物,张了张嘴,却仿佛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史强也并未真的在意伊文斯的感想,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从中抽出一根塞进嘴里,然后用打火机点上,深吸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