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演员现状与教学(第2页)
之后虽然在表演理论这一块上虽然也有进步,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各有受众,各大学院你玩你的,各个老师我玩我的。
再迭加上市场好转,演员敬业程度逐渐降低,导演要求慢慢放松,跨行成了常态,于是什么歪瓜裂枣也都能支撑一句演员,演技这个词就越发成了烂大街的东西。
至于现如今,流量时代到来,年轻艺人就更是很少在演技上下苦工了,“声台行表”全都成了笑话。
台词喊“1234567”让后期配音,走路松松垮垮、斜肩驼背、脖子前倾,动作僵硬让替身上,表情五官乱飞吓坏小孩子。
当时演艺大讨论,光是圈内前辈们对新人的吐槽控诉都了个把小时的时间。
老演员们说新人不敬业,导演说找块叉烧都比他们会演,至于艺术院校的老师们也是大倒苦水。
都说“出名要趁早”,按照北电等几个学校老师的说法,现如今孩子们所面临的诱惑是越来越大。
许多刚考进学校的孩子,大一就有经纪公司找上门来,即便没有经纪公司找,有的学生也是上赶着找公司签约,唯恐落后了。
而且读书之后,也很少有学生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脑海里想的都是该如何红,该怎么出道才能一炮打响,哪还有心思、定力和时间沉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
这点之前的刘亦菲、杨幂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因为对学生接戏的限制,圈内之前还有“北电出明星、中戏出演员”的说法。
之所以如此,还不是中戏的学生得在大二之后才能接戏,多了两年的校内学习时间。
可在如今这种国内的大环境下,艺校老师们也已经压制不住学生们想要快速出名的躁动内心了。
而且就算是真有学生踏踏实实在学校里学习表演,这又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好好学习的这三、四年里,无形中少了很多机会。
圈子里更新换代快,有时候实力固然重要,机会也是不等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偶像明星这一赛道,真学个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出来稍稍蹉跎一下,直接就可以去演中年角色了。
针对目前演艺圈青年实力派演员断档的这种情况,参与研讨会的圈内前辈们一致认为,想要让有天赋的艺人走传统学院派培养路线,先参加高考再去三大艺校学习,是行不通的了。
过去那种循规蹈矩的实力艺人培养机制,已经跟不上变化极大的新时代。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圈内前辈们又讨论了许久,最终商量出了“星火计划”。
这个计划主要还是参考了日、韩的练习生制度、英国的剧团和戏剧学院培养制度,以及美国的演艺氛围学习模式。
欧美日韩的娱乐产业毕竟比华夏发展得更早,走了些弯路,很多模式和规则自然也更成熟。
像是日、韩,直接从小开始顶点培养爱豆偶像,训练他们的专业技能,明星艺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而欧美则是教育产业发达、教育理念超前,讲究个不扼杀每个孩子的天赋,在通识教育阶段往往就辅助培养了孩子必要的演员体质。
这点和国内的校园生活以考试成绩为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少欧美的教育体系中,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不会被数学和语文所取代。
在那边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有且有很多非常好的表演机会,从小学开始,欧美学校里就有了话剧社团和艺术课程,话剧表演氛围也更加浓厚,虽不一定比得上体育,但那边的学生至少比华夏国内孩子们更容易接触到表演。
所以很多人往往也会发现,欧美那边经常出现年轻且富有演技的少年甚至是儿童演员。
当然这主要还是和经济条件有关,随着华夏如今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华夏家长在孩子艺术、体育等项目上的学习投入也同样在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在2020年以后,国内也陆续冒出了很多有灵性的新生代童星,还不是那些孩子更早且更有规划地走上演员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