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大汉冠军侯(第2页)
霍去病领命率军,从陇西郡出发,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
接着他又轻装上阵,用以战养战,就食于当地的方式,高速推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
彪悍的汉军骑兵在深入敌境且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匈奴短兵相接,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仓皇败走。
至此,汉家士卒依仗自身的勇武在河西地界成功立足,并在第二次夏季的河西之战中彻底占据河西地区,歼敌4万余人。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长城》电影的前十五分钟,几乎都是在介绍这一段历史背景。
不过因为压缩了叙事节奏,又以霍去病这个少年将军为主视角,再加上有着数场宏大且震撼的古代骑兵战争场面,故而即便是历史背景介绍,也让现场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而当背景介绍完之后,西汉政府彻底在河西地区立足,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从内地迁移大量人口到此戍边、生产。
于此同时,汉朝政府也开始为后续让霍去病因“封狼居胥”而成为华夏武将历史传奇的漠北之战做着准备。
时间来到了元狩三年(前120年)春,为防范匈奴复返报复,汉家政府开始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大名鼎鼎的玉门关也随之设立。
也因为这玉门关的设立和沿途的驿站,有了汉军的保护,从西域而来前往汉朝内陆的商队也是日益增多,让这河西边关同样成为了一处繁荣的贸易枢纽。
霍去病此时就带兵驻守在玉门关,近日里的一个消息让他心情颇为烦闷。
据传言,有城外的牧民在距离玉门关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种怪异的黑蛇,自家放牧的羊被咬死了好几只,连凶猛的猎犬都对那些黑蛇畏之如虎。
此外最近几个月,从西域前来的胡商队伍相比于以往少了许多,商队中都有传言,说是在西域有妖魔出现,丝绸之路沿途危险了数倍不止。
丝绸之路是汉朝针对匈奴问题的一大解决方向,利用商业贸易串联起西域各国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扼制时常发生在汉朝边境的匈奴犯边问题。
如今这条路出了问题,就意味着皇帝陛下的战略出了问题,这可不是件小事。
于是清晨天还没亮,一队精锐骑士就哒哒哒地冲出了玉门关,顺着丝绸之路开始反向探查。
而另一边,纯黄色的荒芜戈壁上,来自西域的商队正在疯狂奔逃。
他们身后,一队匈奴骑兵张弓搭箭正嬉戏着射击,每命中一个目标就发出张狂的笑声。
商队不得不舍下大批货物和马匹,兵分两路,这才暂时摆脱了追兵。
只是在夜晚躲藏于山洞时,一头来自暗处的怪物袭击,还是折损了他们些许人手,但这商队雇佣的护卫也凭借着西域的锋利钢刀砍断了怪物的一只手臂。
之后的白天,商队剩余人等继续向着汉朝边关奔逃,然后又被匈奴骑兵追上。
不过这次他们恰好遇到了被霍去病派出来探查情况的骠骑精卫。
当数名身着黑红铁甲,手持长矛、汉剑、长弓的汉军骑兵出现在远处红色的山脊之上时,无论是奔逃的商队还是后方的匈奴骑兵,都下意识拉住了缰绳。
虽然还不到10人,可那些骠骑精卫光是站在那里便有一股难言的雄壮气势,给予人极大的压迫力e。
而紧接着下一秒,他们就无视了敌我双方人数的差距,纵马从山脊上俯冲而下,与商队擦肩而过,无视下马跪地举手投降的商人,杀向了后方的匈奴骑兵。
这就是大汉冠军侯带出的悍卒,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且精锐的士兵。
仅仅是八名轻骑,冲锋起来却仿佛是千军万马碾压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