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三体》(2)(第3页)
周围电脑的“嗡嗡”声似乎都变得小心翼翼,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才有人怯生生地打破沉寂:
“这个‘飞刃’是什么”
被史强带到现场的赵海伦这时开始介绍起了纳米飞刃的性能,其中着重提到了该材料曾应用于太空行动中(见《地心引力》),具备极强的韧性和坚固性。
听完这番介绍,众人心知史强的这个方案确实是有着极大的可行性,更是围着赵海伦开始询问起有关纳米飞刃的更多信息,同时放下身段,以史强为主导,开始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那个纳米飞刃的数量够吗”
“巴拿马运河有多宽那艘船的高度是多少”
“巴拿马运河河面最窄处是一百五十米,‘审判日’号高三十一米,吃水八米左右。”
“一百五十米……”
赵海伦看着投屏的河道图,沉吟片刻,有些为难地说道:
“目前我们手头上现有的飞刃只有600多米,这种宽度的话,怕是只能拉起来三到四根飞刃了。”
“这么短你们不能再赶紧从国内调一些过来,或是生产新的吗”
“只有这么多了,纳米‘飞刃’的生产只能靠实验室的分子建造技术,目前暂时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可能。”
“那这怎么办,线的数量太少,针对三十多米高的油轮,无论间距是疏是稀,都有可能出现不少漏网之鱼。”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更窄的地方,比如说选择在运河的三个船闸之一动手。
那里的话‘飞刃’丝的长度只需三十二米左右,丝线的间距也可以更小一些。”
“不行,船闸处的情况复杂,不仅通过的速度慢,船上肯定也是最警觉的时候,在切割过程中极有可能被发现。”
作战室里又是一阵沉默,与会者重新看向了没说话的史强。
这方案既然是他提出来的,那他肯定也事先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将这些线并排横放呢”
史强吐出一口烟气,笑道:
“你们没见过蜘蛛网吗
只需要先牵两根线过河,然后在河道中央油轮最有可能经过的位置,用纳米‘飞刃’编制一道网,这样就能以最少的材料用量覆盖最大的面积。”
又是一阵漫长的沉默,大家这次总算是明白史强所谓的邪路究竟有多邪了。
“那如果存贮信息的设备也被切割了呢”有人问出其他的问题。
“被切割也问题不大,”一名计算机专家如此说道:“那种细丝极其锋利,切口一定很齐整,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哪种存贮方式,里面的信息绝大部分是可以恢复的。”
“好,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案吗”
常伟思看看会场,见没人说话,“那这个方案就定下来了。”
有关于行动方案的讨论就这样结束了。
四天之后,巴拿马运河盖拉德水道。
已经提前抵达这里的史强等人坐在河道旁边半山坡的一座凉亭里,身上穿着宽大的衬衣,看上去就好像是最为普通的游客。
不过这几个游客的目光,始终都放在
在那里,运河的两岸分别放着两根细长的钢柱,早已编织好的纳米“飞刃”网因为少量片状的‘飞刃’材料作为垫片而牢牢地系在上面,紧紧等待着猎物的降临。
行动的代号是“捕获”,这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纳米丝构成的切割面就是一张大“网”。
“为什么我们非得选择白天呢晚上不是更隐蔽吗”
赵海伦看着
大史吐出一口烟,淡淡地解释道:
“因为夜里船上人都是在躺着睡觉,说不定就会钻过网格的空隙,白天他们即便是蹲着,对于网的密度来说也足够了。”
周围响起了零星的几声干笑,赵海伦分明察觉到了那一丝笑声中所带着的血腥味。
“你可真是个魔鬼。”她忍不住对着史强吐槽了一句。
史强瞥了这个年轻的女科学家一眼,吐出一口烟气,看着它在风中越来越淡,越来越淡。
没有任何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