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面壁者》的热映(第2页)

而另一部海外观眾却是觉得这部电影蕴含了太多的政治元素,这偏离了电影的娱乐属性,目的性太强,让人觉得不適。

不过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不得不承认,《面壁者》是一部具备开创性的科幻影视作品。

所谓科幻作品,即是指通过科学幻想的方式对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討、想像。

但可以看到的是,在科幻作品中,特別是科幻影视作品中,某些涉及到政治方向的作品是极为稀缺的。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在科幻影视作品这一领域,好莱坞是生產端的主流,大多数科幻影视作品都是由好莱坞所拍摄製作的。

在他们的作品里,科幻的娱乐性和商业性被拉到极致。

確实,像是《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阿凡达》这样的作品的確很优秀。

而像《黑客帝国》、《终结者》、《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人猿星球》等电影也具备一定的哲学性和思考性,但那也更多的还是浅尝輒止,对制度的思考浮於表面,最多是到乌托邦和科技异化层面为止,並未真正涉及到政体和阶级。

甚至於那些具有思考性的科幻电影,也大多是拍摄製作於七、八、九十年代。可以看得出来,那个年代的好莱坞创作者,还是有著几分气魄、责任感和思考能力的,是在以文化引领者自居。

可到了千禧年过后,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大多走上了翻拍的老路。

像是新的《星球大战》后传,《侏罗纪公园》续集,《猩球崛起》对人猿星球的重构。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翻拍的新科幻电影也逐渐剥离了早期作品中对社会制度、阶级矛盾等深层议题的探索,转而追求特效奇观和快餐式敘事。

飞车、爆炸、美女、炫酷的武器、奇特的怪物……

这种“去思想化”的创作倾向,使得科幻类型逐渐沦为视觉轰炸的载体,充分说明了什么是娱乐至上,娱乐至死。

这当然不是说该现状不好,毕竟导演也要为项目和投资人负责。

但是,一味追求娱乐化和商业化,丟失了探索和思辨內核的科幻影视作品,就真的是成功的吗

这一点市场就会给出最合適的答案。

事实上从1977年《星球大战:新希望》的起步,到1993年《侏罗纪公园》作为好莱坞商业科幻片的代表正式衝击全球,再到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席捲世界,好莱坞的商业科幻电影正式达到巔峰。

但巔峰过后,这一类型电影依旧在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

细看现如今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排名前列的【漫威】电影与其说是科幻电影,不如说是超级英雄电影。

无论是《復仇者联盟》还是《变形金刚》,儘管短期內能通过商业公式收割票房,但长期来看,观眾对缺乏精神內核的作品必然会產生审美疲劳。

这一点从后世【漫威电影宇宙】的衰落就可以看出来了。

《復联4》之后,没有精神文化內核的他们,只能將女性题材和种族题材掺入电影之中。

黑女钢铁侠、女鹰眼、女绿巨人、惊奇女士、女黑豹……

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衰落,充分说明了,没有扎实的文化內核支撑的科幻作品,只是多彩的泡沫罢了。

《面壁者》当然不是科幻泡沫,所以上映首日,它就在国內拿下了4.3亿的高额票房。

並且在这之后,隨著高口碑的影响,再加上电影片尾的那段剧情作为电影切片被不少网际网路博主放到了网上,《面壁者》的票房还在继续走高。

而在国外,东瀛、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方,虽然电影的片尾內容引起了某些人的恐惧、不满和抵制,但凭藉著【星河电影宇宙】在海外深耕多年的好口碑,这部电影依旧拿下了1.1亿美元的首日海外票房成绩。

可以说这一次,某种思想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彻底席捲了全球,出现在无数海外影迷观眾们的眼前。

甚至於不少海外观眾对於这部分內容反倒是大加讚赏。

什么是文化出海,这就是文化出海!

什么是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