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叹气(第3页)

 项燕迟疑,想抓几个主使,判断幕后指使者。

 它到底是秦国放的话,还是景氏的人在造势。

 如果是前者,他怎么管都不怕。如果是后者,一旦他做出明确的反应,这就是在站队了。

 管控言论,就是在站楚王。这种时候站在楚王那边……岂不是马上要和景氏打起来?

 从大局考虑,现在秦军在外,不适宜内斗;从个人角度出发,楚王不能再为他提供除名义以外的任何帮助,与景氏斗争需要自带干粮且容易孤立无援。

 直接背刺楚王不是忠臣所为,但项燕也不想打景氏。

 他的选择是沉默,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反正防备秦军更重要。虽然他没有进行直接的言论管控,但慢慢增加了士卒的训练时间,以此尽量减少他们伤春悲秋的心思。

 在这个基础上,项燕确实顺藤摸瓜,找到了两个传谣言的人。

 由于不愿意暴露“我其实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想站队”的想法,他派人去试探,得到的结论是:对面是老楚人了,懂得很多,而且特有底气。

 简言之,感觉不是秦国那边来的。

 项燕仍旧不放心,决定再让人去看看郢都的情况,情报员现在终于赶了回来,带回一手信息。

 “郢都……也都是类似的传言与讨论?”项燕沉思。

 “是的。很广泛,感觉……比这里讨论得还要更热烈一些。”

 此语一出,项燕便叹气。

 景平啊景平,你们竟然真的想在这种时候做些什么吗?

 对于传言的来源,现在项燕越来越倾向于这是景氏的手笔。

 想在郢都造势,且有能力在郢都造大势……如果是秦国做的,从传言针对的目标来看,他们更看重的应该会是边军的士卒,而不会用它费大力在郢都做什么。

 项燕摇头,心想:做一个楚国的好将军真难。

 又要考虑对手,又要考虑背后。

 对此,第一时间发现苗头并汇报的井、下发任务的李智、高效执行任务将其扩大化的真·郢都地下头目卢满,以及由于自己先违约而默认令尹做法的项籍,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