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告状(第3页)

 这是在他眼里不算是太过越线,但想要当做无事发生,只轻飘飘地责令整改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陕县之前的仓储确实有点问题,导致没法正常供应餐补。在收到新调去的增援后,如果只用来救灾是足够的,但这样一来,那些和增援一起到达的新的后续建设计划就无法按时完成。

 所以,从开头的时候就在减少每日的供应量,延长供粮的时间。用这种克扣的方式,直到完成秋收前的建造任务。

 他们应该是想着,等到填补上新粮,这种折磨的日子大概就能结束了吧。

 赵昌在向三川郡守李由写令书。

 他现在倒是挺想不给面子地放一队特派员直接跑去陕县大闹一通,把县官撸了,但这建立在当地无人可用的前提下,事情还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且,也没有调查清楚仓储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

 是为了账面好看一开始就在向上微调虚报,还是中间有官吏贪墨,又或者是县内的豪强对存粮截流……

 至少李由是可信的。

 那是他辖区内的县城,他也有义务对统属范围内的差错担责。

 让他派人暂时接管陕县的后续重建工作,提供足够的援助,并且调查清楚原因。

 赵昌盖好章。

 派人快马加鞭,连夜送到李由手上。

 目视信使告退,携带着传信离开咸阳,奔赴远方。

 赵昌想着李由什么时候能给自己带来结果:不要让我失望啊……不然我就……

 让你弟弟领任务到你面前跳脸。

 把这个戳心的想法暂时搁置,他现在也没心思回家休息了,干脆坐在这里认真复盘秦国的水利工程。

 在之前捣鼓出类似于土法水泥的建筑材料之后,尽管它还有不少缺陷,但是在防水上比普通的夯土要好。

 因此,在产出受限的情况下,首先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地方就是水利。

 全国水网密布,只要有耕地就有河流。到处都是堤坝,应该从哪开始更新?

 他们综合考虑了地理险要性、材料可得性以及工程的效益、政治经济价值等条件,来安排各地的优先级。

 如果当地可能面临重大的洪灾风险,且战略地位显著,周围有一定的原料供给,人力储备充足,是漕运航道的关键节点……纳入种种评估标准。

 最后以黄河中游峡谷到平原的过渡带为先,分为陕县段与洛阳成皋段,各设方案加固;之后是支流汇入的壅水区,如汾渭盆地的入口、沁河入黄口;接着就是关中核心的经济区:郑国渠的渠首、渭河的漕运段……

 陕县周围的水利工程是最先完工的,它的抗洪能力在当前还算优越。

 将它放在最前改造,本来就是因为这一段河流受地形的落差影响容易出现水患。

 因而之前在看到陕县的漫溢汇报时,赵昌感受不到惊奇。

 后续的救灾情况也是早有预案。不作妖就能好好的,一点事都不会有。

 但就是有人不听话,还想着隐瞒,想着撑到新粮入库就可以成功瞒天过海。

 赵昌将内心的想法过了

一遍,能吐槽的人不在身边,于是提笔给遥远的老父亲写信。

 老爹你看看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