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紧随潮流
赵昌悲痛于自己怎么这么不记事,他竟然忘了提前审核扶苏的稿子。?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
毕竟这是个会在奇妙的方向进行微妙跑题的人,给人一种似跑非跑的感觉。
随心所欲地举自己想举的例子,在即将变成脱缰野马的时候,居然还能稳稳游走在扣题的边缘。这怎么不能被称为一种强大呢?
下次,下次一定要提前审核。
赵昌叹气。
虽然他感觉审核了也没有用,某个人也许会灵感爆发即兴发挥,脱稿表演。
根本就是故意的吧!
赵昌觉得不能再想这件事了。
他真怕自己一直想下去,会忍不住上门去找大哥聊天,然后得到一个“诶嘿,我错了,我反思,但是我不改,我下次还要这么干”的笑。
越想越无力。
他默默把那一小册汇报挪得更远一点,务必让它不要成为自己目光的焦点,眼不见心不烦。
好了,现在视线中就只有正常的上奏了,那玩意被成功挡住了。
赵昌愉快地骗自己干活。
这一封是收粮食的阶段汇报,这也是收粮食的……
他很快就沉浸在工作之中,一边审核一边在该记录的时候记录。
收粮、收粮、判罚、案件复审、收粮、雨天报告、回程预告……
嗯?
赵昌捏着返回的预告:不是老头,是我妈。
织妫,也一直在外面游荡。她这几年待在咸阳的时间非常短。
上次在咸阳居住一段时间,还是因为听说家崽遇到了刺杀,于情于理都应该见一面,收拾手头的工作,赶回来。
她知道家崽那时直接跑到了邯郸去。如果想要第一时间问候平安,她可以改道去邯郸。
但是介于邯郸不是只有儿子在,唉,不是很想和那位受伤的上司见面呢。
织妫干脆就等到了他们返回咸阳。
见家崽的状态还不错,内心再次问候一番不做人的逆贼,她就又跑了。
工作项目正在关键时刻,离不开人。她怕最后阶段离开视线,在不知道的地方出现瑕疵,导致功亏一篑。
赵昌很理解,送人返回三川郡。
织妫所忙碌的事情,是建立一个大型冶炼工厂。*y_d¢d,x~s^w?./c_o?m.
冶炼行业在前些年虽然有陆陆续续的各方面的进步,但是它的更新是小规模的。
不管是对于焦炭的利用、锻造的变化……都在原有冶炼设施的基础上改造,而没有形成一个配套的协同布局。
从改进后的铁器强度上升,逐渐有超过铜器的迹象开始,嬴政多年前就在派人考察选取合适的地点,建立新的工业园区。
一号园区的建造工程即便是以秦国的动员力,也用了差不多四年才接近尾声。
将焦炭燃料进行大规模应用,用大型的水力鼓风高炉实现液态生铁的规模化、连续化生产,改进技术提高钢铁的耐用性……
将综合的优势条件一起考虑。
在国内寻找同时具有大型优质的煤矿,靠近铁矿,有稳定充沛、流量大、落差佳的河流,距离关中更近、能够让秦国稳定掌控的地点。
经过前期近一年的考察,最优先选取的地点被筛选至河东郡、三川郡。
最后定下三川,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大型工厂,之后再考虑在河东建第二个。选择的原因在于煤矿的含硫量不同。想要更好地冶炼出更优质的铁,需要提前分离出燃料中的杂质,携带过多的杂质会让洗煤阶段面临更多阻碍。
经过织妫的比较,三川郡内的煤炭用起来比河东郡的稍作优异。
它还有地质的屏障,如果将冶铁区布置在崤山凹陷带的河谷背风坡,能够避免污染物扩散到洛阳盆地的农产区。
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织妫提交设计方案。
划出了一个约十公里的产业区,核心为四公里的焦化厂、水力高炉群、铁矿预处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