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第2页)
思绪不由得回溯到洪武三年,彼时徐达与李文忠率领的明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攻克元大都。当残阳将蒙古骑兵的背影拉得长长的,他们仓皇逃出中原大地。
朱元璋凭借着北伐的赫赫军威,派人携诏谕前往北元辽阳行省。诏谕被工整地誊写在明黄的绸缎上,墨香四溢。上面一方面引经据典,宣扬着“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的天命论,字字铿锵;另一方面恩威并济,措辞严厉地要求包括纳哈出在内的旧元官军投降,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彰显着大明欲不费一兵一卒和平收复辽东的决心。
不得不说,朱元璋不愧是雄才大略的战略家。这一决策并非因北伐的胜利而盲目自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彼时的辽东,虽北元势力残存,看似强大,实则如一盘散沙。元丞相也速率领残部遁往大宁,那片广袤的草原深处,不知藏匿着多少不安定的因素;辽阳行省丞相也先不花驻兵开原,城墙之上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洪保保据守辽阳,城中百姓在战火的阴影下战战兢兢;王哈喇不花占据复州,复州城的护城河倒映着阴沉的天空;刘益屯兵得利赢城,营寨中不时传出练兵的呼喊声;高家奴聚于平顶山,山头上营帐林立。
朱元璋凭借着北伐的赫赫军威,派人携诏谕前往北元辽阳行省。诏谕被工整地誊写在明黄的绸缎上,墨香四溢。上面一方面引经据典,宣扬着“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的天命论,字字铿锵;另一方面恩威并济,措辞严厉地要求包括纳哈出在内的旧元官军投降,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彰显着大明欲不费一兵一卒和平收复辽东的决心。
不得不说,朱元璋不愧是雄才大略的战略家。这一决策并非因北伐的胜利而盲目自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彼时的辽东,虽北元势力残存,看似强大,实则如一盘散沙。元丞相也速率领残部遁往大宁,那片广袤的草原深处,不知藏匿着多少不安定的因素;辽阳行省丞相也先不花驻兵开原,城墙之上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洪保保据守辽阳,城中百姓在战火的阴影下战战兢兢;王哈喇不花占据复州,复州城的护城河倒映着阴沉的天空;刘益屯兵得利赢城,营寨中不时传出练兵的呼喊声;高家奴聚于平顶山,山头上营帐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