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

第一一七五章 凤阳(第2页)


 加上他的后方,即陕西和三边,一直不稳,而他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营,导致其麾下人马在人、财、物方面的补给一直不足。


 而其后方,或者驻兵补给之地,比如陕西,又离杨振的“势力范围”实在太远,即便杨振想从军械、粮草方面给他提供一些援助,也根本做不到。


 就此而言,马士英这个名声本就不好的凤阳总督,不论是其人其位,还是其眼下所辖之地,对于杨振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论人,这个人是一个相对纯粹的文人,他有一定才干,但在军事上又不像孙传庭那样有一套自己成熟的套路,其更多仰仗身边的幕僚出谋划策,仰仗麾下的将领们出去打仗。


 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变通,知道要让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好草的道理。


 从其初到任,就能不拘一格地为黄得功、刘良佐、廖应登等人表功,甚至破例超擢廖应登为安庆总兵,通过施恩,将他们收在麾下效力的做法来看,他就不是一个只知道墨守成规的人。


 在杨振看来,这样的人反而更好打交道,也更好借助他对关内局势施加影响。


 因为凤阳总督的职能,是总督凤阳地方兼制河南、湖广军务,其权限可大可小,全看这个总督是谁来当。


 对于那种不愿生事的凤阳总督来说,其权限可能就在凤阳府的范围内了,说白了就是有一个牵头守陵的。


 但是,对于那种敢于把手中权力用到极致的人来说,河南与湖广都是凤阳总督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


 而从马士英直接让黄得功带人移镇庐州,甚至完全踩过界,直接为投效自己的桐城将领请封安庆总兵的做法来看,他就是那种敢把权力用到极致的人。


 虽然在他任用的人里,刘良佐、廖应登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是杨振知道,那是他没得选。


 不管怎样,他任用这些人稳住了庐、凤等地的局势,不仅为庐、凤地区,而且也为安庆府,甚至江南地区建立起了一道防备张献忠东进的屏障,这已经算不错了。


 现在他收留并任用了刘肇基、沈万登等人,将他们部署在凤阳西边的怀远,等于是凤阳以及凤阳以东的泗州等地,又建立了一道抵御刘宗敏、田见秀等人的屏障。


 在关内各地形势崩坏的大环境下,马士英的这些作为,已经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了。


 所以,杨振也下了决心准备资助他,尽量让他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稳定关内局势的一根中流砥柱。


 类似的想法,在方光琛写给杨振的长信里面,也有流露。


 因为越其杰写信给方光琛,并向他介绍了流贼围攻颍州之战的结果时,也向他提出了两个请求。


 一个是请方光琛看在同为朝廷人马,并且曾是登州故交的情分上,视情南下救援凤阳。


 因为马士英、越其杰等人都很担心刘宗敏、田见秀率领的流贼大军会在破了颍州之后继续东进。


 真到那时,身在徐州一带的方氏父子以及他们的登莱援剿先遣军,就是能救凤阳的为数不多的官军之一了。


 另一个请求,是拜托方光琛这位曾经私交也不错的老朋友,帮着凤阳总督马士英在金海伯的跟前说说情,希望能从金海镇或者登莱镇拿到一批粮草和军械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