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秦州事(第2页)

沈高陵一愣,在城下朗声答道:“家父年前已调回京师。本将一直在兴庆府任职,父亲治军严苛,本将也不知他近况如何。”

张泉暗自点头,这与兰州传来的情报分毫不差。

当下,他话锋一转,语气里添了几分熟稔:“说起来,老夫早年在长安时,与令尊最是投契,都是爱酒之人。贤侄此番路过秦州,可要带几坛西凤酒回去?令尊最是钟爱这口。”

城下的沈高陵听了却皱起眉头,声音里带了几分不耐:“张大人这话蹊跷。小将去年才离京,此前一直在金吾卫当差,却从未见过大人。莫非大人也曾在京中任职?”

他顿了顿,扬声道,“张大人,军情紧急,董毡的兵马转眼就到,咱们别绕弯子了,快验看虎符文书吧!”

说罢,沈高陵从怀中掏出个黄绸包裹的物件,又展开一卷文书,在马上高高举起:“此乃兵部签发的调兵虎符与枢密院调兵文书,请大人查验!”

张泉脸上不见丝毫尴尬,反而扬声笑道:“贤侄莫怪,秦州乃西北门户,实在是大意不得。”

这般说着,朝身后挥挥手:“放下吊篮。”

两名士兵得令,迅速将一个藤编吊篮垂了下去。

沈高陵将虎符与文书一并放入篮中,自己则挺枪立马,银甲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眉梢眼角带着少年将军特有的英气,倒真有几分将门虎子的模样。

吊篮升至城头,张泉接过虎符细细端详。那虎符用玄铁铸就,一面刻着熊罴纹饰,另一面是兵部的暗记,纹路与暗扣都与档案记载的分毫不差。

再看文书,单色绫纸、枢密院与兵部的朱印,连骑缝章都严丝合缝。

张泉指尖在虎符的凹槽里摩挲着,心中已信了七八分,却仍有一丝疑虑。毕竟他从未见过沈高陵本人,当下随口说了句:“令尊当年在枢密院任职时,特意给你选了个吉祥的军籍编号,不知贤侄还记得否?”

城下的沈高陵闻言,怒目圆睁:“张大人这是何意?那串数字冗长繁杂,谁会特意记着!军情如火,大人再拖延,若致秦州城破,你担待得起吗?”

张泉见此反应,反倒松了口气。这军籍编号如同户籍文书上的细目,寻常人确然不会留意。他若真说出个子午卯酉,那可就真有问题了。

这般想着,张泉挥手就要下令开城门,却被一旁的王定国制止。

“恩师!”王定国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秦州干系重大,还是谨慎为妙。学生愿下去接洽,近处查看他们的军备细节,若真无差池,再开城门不迟。”

张泉看着他眼中的恳切和谨慎,赞许地点点头:“你这话在理,越发长进了。切记小心行事。”

王定国重重点头,转身快步走下城楼。

不多时,城门吱呀开了道缝,王定国领着十数名亲兵骑马而出,在吊桥边与沈高陵大声寒暄起来。

“沈将军远道而来,辛苦辛苦。”王定国在马上拱手,目光却扫过对方身后的士兵,“不知将军带来多少兵马?沿途可曾遭遇蕃兵?”

沈高陵勒着马缰,回应道:“本将此次带来万余精锐,一路疾驰,尚未撞见吐蕃兵。王大人不必多问,还是快些开城吧。”

王定国却不依不饶,催马绕着队列走了半圈,手指点着士兵的盔甲:“将军的部下看着面生得很啊,这步人甲的样式,倒像是去年新制的?”

他凑近一名士兵,假意拍了拍对方的肩,“兄弟看着面善,从前在哪个营当差?”

那士兵低着头,瓮声瓮气地答:“一直在兰州大营。”

王定国又问了几句军备调度的琐事,直到沈高陵面色铁青,才勒转马头,朝城头喊道:“开城门!是自己人!”

厚重的城门缓缓洞开,王定国与沈高陵并辔当先,领着大队人马涌入城中。

张泉在城头频频点头,起初并未觉得异样,直到兵马行至火把照耀处,他才猛地发现,那些士兵的脸颊上,竟都泛着高原特有的绛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