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亲政之一朝天子一朝臣

 无论朝野如何议论,四月十二这天,新内阁成员们入阁办公,直到此时,许多人才明白过来,这一届内阁,具备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员,既有孙袁二人这样的定海神针,也有倪元璐、钱士升这样的中坚力量,还有吴甘来、杨廷麟这样的后起之秀,这是一个稳定的内阁班子。

 其实,自从裕安太后建立了顾问制度,内阁首辅对政事,不再是一言而决,看新内阁成员,八成出自翰林,状元就有三位,许多人估计,新内阁的职责,更多地回归到秘书机构的定位,而非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等到新阁臣们熟悉了业务,孙袁二位老臣,也完成了使命,该回乡养老了。

 紧跟着阁臣推选完成,六部尚书也有了新的变化,原礼部尚书钱士升入阁,钱谦益虽然没能入阁,却也按论资排辈的规矩,升任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倪元璐入阁,左侍郎卢象升升任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温体仁的位置没有动,正是京察后的官员大调整时期,吏部人员从上到下没有变动。

 刑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毕自严,退居二线,以顾问身份留任。

 户部农业司司长范景文,升任户部尚书。

 调陕甘宁总督洪承畴回京,升任刑部尚书,“洪剃头”的威名,早就从西北传到内地,此次升任刑部尚书,不知要令多少坏人胆寒。

 有人提起了天启年间,威名赫赫的辽东督师袁崇焕,论起来,袁崇焕算是孙首辅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在辽东蹉跎十几年,始终无法调回北京,反而是洪承畴后来居上,调任京师,人生的际遇,真是令人唏嘘。

 兵部尚书的人选,更是令人想不到,居然是山东巡抚孙元化,又是一位袁可立的学生!

 此人在登莱巡抚任上,扩建登州水师,筑登莱海防炮台十三处,派水师官兵,协助卢象升的远洋捕捞队,最后更是升任山东巡抚,接替卢象升,率船队赴鲸海从事远洋捕捞,为大明百姓贡献了四成的粮食!

 洪承畴和孙元化的调任表明,天子并没有忘记在外的功臣,你只管付出,天子心中有数。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一回京,还未到吏部报道,先来拜访那一届的状元钱士升,两人算是同年的关系,平日里也偶尔通信,西北苦寒,洪承畴也没有往京城送过冰敬炭敬,只写一封书信问问好,维持一下同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