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第2页)
【还有无数年轻人涌入,学习机械原理与操作技术,一个全新的行业正在崛起。】
【站在应天城楼,看着运河上满载绸缎的商船往来如织,朱由检望着远方,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
【这场纺织革命,不仅拯救了民生经济,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创新与变革的火种。】
【他深知,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奇迹等待着大明去创造。】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织云机运转的画面,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旧刀,良久开口:“当年咱媳妇马秀英在军营里织布,双手磨得全是血泡。这机器要是早有,也能少受些罪。”他转头吩咐近侍,“把应天城的织匠都召集起来,让他们也瞧瞧,能不能琢磨出个门道。”
刘伯温抚须沉思,眉头微皱:“陛下,水力织机虽能提升产量,但江南织工众多,骤然替代恐生事端。臣建议先在官营织坊试行,再逐步引导民间。”
徐达挠挠头,咧嘴笑道:“俺带兵的衣裳总是破破烂烂,要是这机器能多织布,以后弟兄们都能穿上新衣裳打仗!”
常遇春灌了口酒,大笑道:“等天下太平,咱老常家也开个织坊,用这‘织云机’织出的布,保准比云锦还漂亮!”
永乐位面
朱棣看着绸缎在机杼间飞速成型,猛地一拍桌案:“比朕的宝船还精巧!郑和,你带些能工巧匠去西洋,看看他们的纺织机,再和这‘织云机’比比!”
郑和躬身应命,目光炯炯:“陛下,若将此机装上宝船,船队航行时也能织布,既省人力又增物产,西洋诸国见了,更要惊叹我大明智慧!”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道:“此机若成,《永乐大典》配图所需的绸缎,便可大量制作,编修进度也能加快!”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机巧夺天工,恐遭天忌。臣建议在织坊供奉织女牌位,以安工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