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方案确定、若有所思(第2页)
对周显阳来说,这买卖稳赚不赔,而且还有个好名声,主动出钱帮助研究所拯救亏损工厂。
周丰年挑的那两家电池厂,都是底蕴还在,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的不怎么好,连年亏损的电池厂。
改革也没什么成效,电池这方面不像其他的,没技术就是没技术,电池的好坏一眼就能看出来。
“行了,暂时就这么做吧,这两家工厂够你忙好久了;你别跟我一样,忙的顾不上家...不对,我比你好多了。”
周丰年说到最后,笑了笑后说道:“我那时候天天回家,你以后说不定天天不着家了。”
周显阳顿时不乐意的说道:“胡说,我怎么也比你强。”
他保证每天回家...除了出差的时候!
“对了,爸,洪三强想说做点生意来着,他跟着一个老师的私班学的还行,等过阵子我给他投点?”
周向阳忽然说起洪三强的事,也算是帮他一个小忙,不过洪三强每月领一百五十元工资,在这个年份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他想开店来着。”
周丰年对这种事不在乎,随口说道:“你看着办就行,让他卖你们厂的电器产品或者其他的,都行...”
......
翌日。
周显阳在准备好方案后主动联络上鲁俊峰,很快便约了一个时间。
等见到人后,周显阳便将他的方案拿出来,递给鲁俊峰过目。
鲁俊峰在看完后,除了点头赞同,没有其他想说的了;而且他也猜到这个方案是谁出的,大概就是眼前这位周副厂长的父亲。
兼顾双方,既让机器人研究所得到宽裕的收购经费,也照顾了飞扬电器厂,更符合股份制改革的政策。
上上下下,没有一点漏出,唯一可能说出力比较多的,就是周显阳了。
他要拿出来三千八百万。
不过新的电池厂要是赚了,他拿出来的钱完全能赚回来,能一口气拿出来这么多,说明对新厂有绝对的信心。
而且周显阳也不算亏,他自己出面,想促成两家电池厂的股份制改革还没这么容易。
要是机器人研究所出面,那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科学院管理的研究所,公对公出面很好搞定。
鲁俊峰看完后一口答应下来,随后便拟定办厂协议。
他们这种研究所有很大的自主权,财政富裕了可以自行办置工厂,向上面打个报告就行。
一般没什么问题,上面都会通过。
而且鲁俊峰这次准备的还十分妥当,基本上就出点人,就能得到三千多万的并厂经费。
这边的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另一边的进度也不差。
谷文杰和周丰年一大早便来到中海,见到领导后便和他汇报起了手机和数字通讯的事情。
还有四机部内部的部门改革,将无线通讯厂升为四机部下面的一个通讯部门,拆分生产车间等等。
通讯业务部门以后八成会有十来万、甚至几十万人这么多,分散到全国各个城市。
可能未来三年内,就能让四机部的人员增加一半;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肯定要和领导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