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594章 扩编急救要术(第2页)

由于安阳府近期发生了一些意外事故,导致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叶明深知,早一日完成教材的编写,就能早一日挽救更多的生命。

因此,他日夜兼程地工作,常常在书房中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李忠看着叶明日渐消瘦的身影,心中十分担忧。他劝说道:“大人,您也该休息休息了,这样日夜操劳,身体可吃不消啊。”

叶明微微一笑,说道:“李忠,我知道你担心我。但时间不等人啊,这教材早一日完成,就能多救几个人。我这点辛苦,比起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百姓,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忠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知道,叶明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在拼命,便不再多言,默默地为叶明准备一些点心和茶水,让他在工作之余能够补充些能量。

除了时间的紧迫,编写教材所需的资源也十分匮乏。古代的医学资料有限,许多现代的急救知识在古代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参考。叶明只能凭借自己的记忆和有限的资料,结合大夫们的实践经验,一点点地整理和编写。有一次,叶明在编写关于骨折固定的内容时,遇到了难题。他记得在现代,骨折后需要用夹板或石膏来固定,但在古代,这些材料和方法都不存在。他便向王大夫请教,是否有类似的固定方法。

王大夫思索片刻,说道:“在民间,我们常用木板或树枝来固定骨折部位。用布条将木板或树枝捆绑在骨折处,既能固定,又能减轻疼痛。”

叶明听后,眼前一亮,立刻将这种方法记录下来,并在教材中详细地描绘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他还特意让画师绘制了图解,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

在编写过程中,叶明还发现,许多急救方法在古代的环境下难以实施。例如,现代的心肺复苏术需要一定的力度和频率,但在古代,人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设备,很难做到准确操作。

叶明便根据古代人的体力和条件,对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简化,使其更适合在古代环境下使用。

在编写《急救要术》的过程中,叶明不仅在知识和实践上遇到了困难,还面临着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对。

一些传统的士绅和大夫对叶明的急救理念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医学是专业的大夫们的事情,普通百姓学习急救知识是越俎代庖,甚至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