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强边关挡着我发光了

第632章 治水政策(第3页)

"果然如此!"叶明用竹签指着沙盘,"河床记忆仍在,我们只需顺应水势..."

武明堂突然从袖中取出个铜制罗盘,放在沙盘边缘:"下官查过地方志,每年汛期水流偏东十五度。"罗盘指针微微晃动,正指向他们标记的淤塞处。

二人俯身研究至日上三竿,最终敲定三策:

其一,疏浚工程分"急""缓"二等。急工七处,限十日完工,征调府兵五百人;缓工二十三处,由各乡分领,按土方量抵税赋。

叶明特意设计了一种"联牌制"——每五户发一牌,同牌者共担工程,完工同赏。

"大人,这联牌妙啊!"武明堂抚掌笑道,"既能互相监督,又可合力克难。"他提笔在章程上添了句:"联牌内先完工者,可助他牌,赏钱加倍。"

其二,水源分配厘定新规。武明堂献上一套铜制"水时筹"——每根筹棍刻着乡名与时辰,插入特制的轮盘后,可自动排定各乡引水次序。

"再加一条。"叶明取来朱笔,"各乡需留三成水时,专供贫户使用。"他在轮盘中心加了枚红钉,正好卡住预留的水筹。

其三,治污与防涝并举。针对矿渣污染,武明堂提议设"滤污池":引污染渠水经三层过滤——碎石层去粗渣,细沙层澄清水质,最下层铺满郑大年发现的那种怪草。

"此草名'铁线蕨'。"武明堂从怀中掏出本药典,"确有吸附铁锈之效。"他翻到某页,上面画着的草药与渠边怪草一模一样。

叶明立即在沙盘上添了三个滤污池模型,突然灵光一闪:"何不将滤池与蓄水塘相连?"

他用竹签划出新水道,"清水入塘,淤泥可做肥料。"

正说着,衙役送来周家庄的田亩册。叶明快速翻阅,突然停在某页:"奇怪,周家西山那片薄田,用水量竟比良田还多。"

武明堂凑近细看,眉头渐渐拧紧:"除非...那不是种庄稼的水。"他立即召来熟悉西山的老衙役,一问才知那里确有处废弃矿洞。

"着便装,今晚随我去探。"叶明低声吩咐,顺手将西山地形图塞入袖中。

午后二人细化了罚则。私改水道者,每擅引一时辰水,罚修渠一丈;污染水源的,除赔偿外,还需亲赴受害乡里助耕三日。武明堂还提议在渠岸植柳固土,每活十株赏钱五文。

"还有最后一事。"叶明从案底取出个铜匣,掀开竟是套微型的闸门组件,"这是按沙盘比例所制,烦请武大人督造实物时参照。"

武明堂拈起一片闸板细看,发现厚度不及指甲,却刻着精确的流水纹:"如此精巧!"

"齿轮传动处要加防水毡。"叶明指着组件某处,"轴芯用青铜套铁,既防锈又耐磨。"

日影西斜时,二人终于拟完《安阳水政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