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35章 倔强的吕夷简(第3页)

 先前,赵祯对于李放暂缓改革之事,总还是心存不甘,知道的越多,他越觉得时间太紧了。

所以他单独叫来吕夷简,试探着说起来减少恩荫,收紧科举的事。

 他刚起了个头,立刻就被吕夷简反驳了回去。

 之后二人据理力争,虽然赵祯占理,可以他的嘴皮子,如何是为官几十年的吕夷简的对手?

 三言两语下去,赵祯便被吕夷简说的哑口无言。

 无奈,这才发火强压。

 吕夷简虽然下跪认罪,但口风却依旧没松。

 赵祯无奈,情理、威势都行不通,那他就试着打个感情牌。

 他这话一出,吕夷简身子一抖,心中也生出感慨。

 赵祯这个皇帝,差不多是吕夷简看着长起来的,对于他这么情深义重的话,不可能没有反应。

 只是吕夷简更是一个老官僚,他明白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赵祯说的问题存在吗?

 吕夷简身为中央宰执大臣,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会不知道?

 可他更清楚一个问题,不改的话,起码现在大宋看起来还是蒸蒸日上,可要是改了,一个弄不好就要亡国灭种。

 看赵祯这个势头,不像是会收敛的样子,所以吕夷简不敢松这个口。

 “官家,老臣自是愿为官家尽忠,可就是因为忠于官家,忠于大宋,老臣才不能看着官家误入歧途!”吕夷简顿首再拜。

 “你!”

 油盐不进的吕夷简,让赵祯有气都没法撒。

 李放的判断是正确的,此时的他没这个能力去动这件事。

 “行,那就不说这个事。”赵祯退了一步,“可这个拼音教育之法,还有推行字体简化,又为何不能施行天下?”

 举起自己写的那两张纸,赵祯又怒气冲冲的询问。

 李放的判断也错了,他本以为改革教育之事不涉及利益应该很容易推动。

 可谁知,这一条在吕夷简这也碰了钉子。

 说完,见吕夷简还跪在地上,赵祯没好气的说了句:“现在朕在和你论政,别跪着了,先起来吧。”

 “谢官家。”吕夷简费力的站起身来。

 赵祯继续说道:“这字体和拼音之事朕也跟你讲过了,此事推行天下,有利孩童教育,有何不可?”

 寻了身后的椅子坐下,吕夷简缓缓开口:“官家,如今天下蒙学已传承千百年,自有其法,官家骤然更替,岂不是为天下学子出难题吗?”

 顿了下,吕夷简继续说道:“况且此时我大宋的蒙学,比之前代已可称文教盛世,还要花费国库去推行此法,臣以为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就是,吕夷简认可赵祯说的,这两个方法确实简单好学,对教育有利。

 但现实问题却摆在那,国家要推行这两个好办法,不能只靠嘴说吧?

 要培养教师,还要从国库里拿钱,去各地的学堂颁行天下。

 期间还可以预见的,必然会有守旧的学者对此大肆抨击。

 如今大宋的文风已经到达了鼎盛,吕夷简认为,没必要花费已经很紧张的国库去搞这个,有些浪费了。

 赵祯怒极反笑:“合着朕费尽心思弄来的教育良法,现在反倒成了累赘?”

 吕夷简直视赵祯:“此法官家可发行天下,由百姓慢慢传播,想来数百年后,自然能成为蒙学首选,只是我朝恐怕不行。”

 “放肆!”

 赵祯怒斥一声,他总觉着,吕夷简这是在嘲讽自己。

 虽然心里清楚他不敢,但总是憋着一股子火。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朕这个皇位不如给你坐了!”赵祯怒道。

 这下吕夷简坐不住了,立刻跪地:“臣万死不敢。”

 看着恭敬的吕夷简,赵祯心里清楚,估计他这会儿还在想着撂挑子不干,把自己敷衍过去。

 想起之前朱棣的事,又想起陆业明已经派人潜伏到了吕夷简府上,赵祯把心一横,干脆的下了个决定。

 “你给朕等着!”